仲夏时节,万物并秀;乡村六月,麦穗飘香。
走进济南市章丘区,乡村道路平整通畅,把村与城紧密相连;农家小院错落别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旁花团锦簇,盛开的鲜花、美丽的人家,与远山青黛相映生辉;农业产业日新月异,乡村文明蔚然成风,滋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如今,1719平方公里的田野上,处处释放出崭新的活力,化作跃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章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抓紧抓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重点工作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宜业:描绘出丰收无限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三涧溪村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投资4900万元,以‘党建心连心、服务零距离、增收多渠道’为发展理念,设置红色展厅、党建电商学院、筑梦空间、悦享空间等‘一厅一院两空间’,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超市融合发展,打造跨境电商和国内网红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近年来,按照“北农、中旅、南工”的产业布局,北部彰显田园风光,培育都市农业;中部突出文旅主题,发展古村旅游;南部强化园区带动,提升二产层次。目前,形成了以薯立方、源虎黑猪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农产品冷链、保鲜、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冷链物流服务业,以源虎电商、农事汇为主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2023年,村集体年收入133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三涧溪村开展“党旗飘飘向四方,增光添彩耀家乡”活动,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吸引100多名年轻人到村创业。与齐鲁师范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校村共建、交流共享”机制,开展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活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涧溪村发挥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群,联动周边10个村打造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现代农业、花木繁育、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教育培训5大类25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7个,“朱家峪景区+泉城百花园+三涧溪村”精品线路成为群众休闲旅游好去处,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的愿景正变成现实。
在章丘,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已经成为新常态。位于南部山区文祖街道的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祖百菇园”项目,正是人才与产业互相成就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叫三生万物,是因为我们合伙人是3个研究生,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来章丘创业,看重的是这片沃土,以及优越的人才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齐鲁乡村之星聂阳说,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亩,借力济南建设“北方种业之都”,开展菌种繁育,一期产能300万袋,二期计划产能600万袋,可满足章丘及周边6000亩食用菌种植。
“文祖百菇园”项目,是“齐鲁古道·山水新章”泉韵乡居示范区的点睛之笔。去年以来,依托齐鲁古道,挖掘山区资源,描绘出一幅新画卷:聚焦区位优势,打造双山街道木厂涧等村成为近郊休闲游打卡点;聚焦玩乐休闲,招引舜耕九州休闲农庄、悠然见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打造亲子研学;聚焦采摘休闲,招引多彩农庄、百菇园等龙头企业,打造田园采摘游目的地;聚焦生态康养,招引时养山居、山水人家、归园田居等项目,打造山林健康游目的地;聚焦传统文化、非遗体验,搭建五音传习所、芯子博物馆、友谊葫芦研学基地,打造非遗研学目的地……“齐鲁古道·山水新章”泉韵乡居示范区正是章丘立足资源禀赋,以全域乡村振兴为目标,构建多元产业共同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缩影,也是“千万工程”经验在章丘落地生根的硕果。
打造齐鲁样板,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近年来,章丘坚持以产为基、泉水为韵,构建起山水秀、泉水韵、湖光美、黄河情“四区联动”泉韵章丘发展框架:南部山区以“山水秀”为主题,打造“四季有约”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中部平原以“泉水韵”为主题,打造“中央会客”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中北部湖区以“湖光美”为主题,打造“鱼翔鹭飞”湿地保护发展片区;北部滩区以“黄河情”为主题,打造“黄河之恋”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形成了“四区联动、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
变化显而易见,感受真真切切。章丘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富硒粮食果蔬、健康渔业畜禽、先进瓜菜种苗、冷链农事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稳步增长。发展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60万亩“十大特色种植产业”,源虎黑猪、欣农蛋鸡等年产12万吨“六大特色养殖产业”,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经营主体362家,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产品80个。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基地17处,种苗年工厂化育苗能力近3亿株,设施园艺、立体种养、绿色循环等设施农业达到7.4万亩,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家,“山水五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越擦越亮……这无一不是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推动全域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结果。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集体产权改革任务、首个完成“一员三权”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动村、镇“三变”改革,实施项目528个,423个村庄股民分红4.6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30万元,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9%。培育各类乡村人才2万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15名、“土专家”“田秀才”124名。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6亿元、撬动金融投资230亿元,发放创业贷款9.5亿元,不断拓展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如今的章丘,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广大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元。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三产融合、四区联动,正在为全域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头活水,激活广袤的土地。
宜居:染绿了沃野平川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平坦整洁的村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各种树木绿意盎然、姿态各异,精致的景观小品点缀在绿树鲜花之间……来到双山街道木厂涧村,仿佛走进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穿越岁月的长河,走过历史的沧桑,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
木厂涧村,全村635户、2300人。相传光武帝曾于此伐木,村中河道汇山涧之水,钟天地灵气,因此得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个村按照“城市后花园、乡村CBD”的目标定位,投资1700余万元实施整村环境提升: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坦荡如砥;5500平方米的人工湖及马头湾片区如一带彩虹,环绕其中;村内大街小巷、背阴胡同树木繁茂、花香四溢;凤凰顶、仙人桥等历史遗迹修缮如旧,数智生活馆、“咱家的”火锅烧烤、涧木咖啡、林下会客厅等新质业态蓬勃兴起,章丘第一个共产党员郭恒祥的红色印记镌刻在这里,乡村CBD与穿越千年魅力交相辉映。
像木厂涧村这样的宜居乡村层出不穷。枣园街道贾庄村创新使用积分制推行垃圾分类,点亮了美丽乡村。
“对村民来说,积分制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现在,有害垃圾、塑料纸壳、废旧玻璃、废金属,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分类投放了。”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吕善强说,全村306户、1230口人,最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村民积极性不高,通过宣传引导、积分制管理,村民可以使用垃圾分类换取的积分,到村内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村民准确分类投放率不断提高,村庄的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
树影婆娑、鲜花盛开、绿水悠悠,夏日的白云湖别有一番风味。白云湖,位于章丘西北部,面积2.6万余亩,是章丘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济南市最大天然湿地。
白云湖的美,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人工的“养护”。近年来,按照“水清、湖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总体目标,加强湿地保护整治,优化景观品质,完善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消暑、健身的好去处。也引来白天鹅、东方白鹳、灰鹤、震旦鸦雀等珍贵禽类栖息,成为一道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风景。
百花争艳成锦绣,姹紫嫣红醉人间。章丘充分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建立市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格局,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85.5%,62%的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五化”管护模式在全国推广;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县、乡、村三道列养率达到100%,全区“四好农村路”达2260公里,快递入村率达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经验做法被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推广。优化升级数字乡村5G管理平台,建成数字乡村186个。打造三涧溪齐鲁样板、诗画文祖衔接推进2个省级示范片区,“杏花河韵”“绣江风韵”“山水新章”3个市级示范片区和“水乡白云”1个区级示范片区,串联形成花样垛庄、水乡白云、诗画文祖、绣江古韵、缤纷绣惠、瓜果飘香等6条示范线路。
既有山水的生态之美,又有乡村的自然之美,还有城区的精致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乡村,白墙黛瓦、红砖篱笆,坛坛罐罐种花草、就地取材建景观,各具特色地保留美丽乡村的原始风貌。在城区,150多处公园绿草如茵,各种绿化带为城市“留白”增添绿意;遍布城区角角落落的“口袋公园”,打造了“出门见绿”的绿色生活圈。乡村与城镇,不同的风景,却串起了相同的幸福感。
昼,蓝天之下尽是美景;夜,大街小巷流光溢彩……章丘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路网愈发通畅,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得天独厚的风景、多彩浓郁的风情,生态宜居成为最美的底色,连接起人们的诗和远方。
和美:陶醉了幸福笑脸
一画一故事,一墙一特色。走进相公庄街道“名相故里·杏花河韵”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田园风光凸显出浓郁的乡土风情,历史典故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画场景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幅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墙绘,呈现在文化带主干道和村居街巷墙体上,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新阵地,无声中提升着村民的道德素养,传播着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文明实践大篷车”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流动风景。每到一处,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都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爱心集市活动,举行扁鼓表演、歌曲舞蹈、诗歌朗诵等文化惠民演出,奏响了和美乡村的华彩乐章。
“谢谢你!身边好人!”今年5月,济南市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故事分享会在明水古城举行。坚守一线29年、让客户“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的“中国好人”马利,38年精心照顾无法独立生活堂弟的好嫂子许士芳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催人泪下、引人向上。
用文化浸润心灵,用文明扮靓乡村。“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见证和祝福,很开心,集体婚礼简约、不铺张浪费,符合我们年轻人的时尚观和消费观。”一对对新人身体力行倡导婚礼新办、婚礼简办、移风易俗新风尚,正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章丘不断强化思想建设,打造了双山三涧溪乡村振兴展馆、官庄石匣章丘梆子博物馆、文祖三德范村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让老房子、老照片、老物件、传统表演方式,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好婆婆”“好儿媳”、出彩人家等各类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培树良好家风、道德新风;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宣传道德风尚,深化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简办红白喜事、摒弃陈规陋习,“约”出了乡村和美的桥梁,让文明新风在广袤的乡土间流淌,静静地滋养着和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和美乡村,善治为要。章丘在全域范围内创新建立75个党建工作区,聚焦人员下沉、职责下沉、服务下沉,破解党建抓不实、治理有空当、服务不精细、干部沉不下等现实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官庄街道闫满党建工作区就走在了善治的前列。
闫满党建工作区位于章丘最东部,辖9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共4468户、14300人,群众在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合同签订、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诉求多样。为此,工作区完善“您点单、我来办”服务模式,群众扫描二维码线上点单、党建工作区线下接单,形成党委指挥、接诉即应、精准派单、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的高效闭环处理流程;开展党员“四色走访”,以13个自然村为单位划分185个微网格,网格员和党员每人联系10—20户群众,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按照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色分类”原则划分群众的现实状况,确定走访频次和走访内容,更加精准地掌握诉求、化解矛盾、为民服务;由辖区党员、教师、医生、律师、企业家等人员共同组成“缤纷四季、志行闫满”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困难救助、法律咨询、卫生健康等需求,提供精准化、面对面的志愿服务。
乡村治理的成效,必须由村民来评判。黄河街道北房社区的“六村共治”正是按照村民们的意愿实现的。
北房社区位于黄河岸边,居住着6个搬迁村1319户近5000名群众。2021年3月搬迁入住后,垃圾清理不及时、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群众要求物业撤出,由各村联合管理。
“去年3月,党建工作区成立后,由工作区党委干部带头,与物业公司反复沟通,结束了一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物业撤出管理。同时协调供电部门接手电力,协调水厂更改收费系统,协调环卫部门进行垃圾清运,最终实行六村联合治理模式。”党建工作区党委书记嵇少华说,从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到富口袋、靓村容、通道路,再到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治理的成效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近年来,章丘坚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层导向,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成立“党建工作区”党委75个,评选“领航书记”70名,推进党建工作区“跨区联建”,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做好“三资”规范管理,完善“阳光问廉”基层监管模式,构建办事、协商、调解、保障“四位一体”网格服务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党建联合体、资源融合体、产业聚合体和治理共同体“四体共建”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入画来。在章丘,一个个“有山有水有风光、有诗有梦有远方”的宜业宜居和美乡村正在建成,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秩序、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