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苏、浙、沪、粤等省市纷纷提出,让法治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济南市积极探索让法治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新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推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保障发展,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8年10月19日,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带队到济南检查“七五”普法中期工作时,充分肯定济南市“法治六进”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济南市抓住创新发展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实践由“法律六进”向“法治六进”转型升级,在全省探索了更好服务大局的新路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强调,近年来普法、“法治六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成效显著。“法治六进”先后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2017年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济南市创造性开展“法治六进”工作的做法,受到中央媒体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关注,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委《中国长安网》、《法制日报》、《中国司法》等中央级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2018年8月14日,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王晓光在济南进行蹲点调研;全国普法办刊发《山东省济南市推进新时代依法治村新发展》。
这是一个由市委政法委牵头领导、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协调、两级政法部门为主力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六进”工作大格局——
2015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动员部署大会,市直政法机关领导带头包挂联系街道、中层干部包挂社区,区县参照包挂联系街道(镇)、社区(村居),以街道(镇)、社区(村居)为网格,推动落实开展法治宣传、摸清“双实”信息、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5项任务。2017年,我市结合贯彻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推进“法治六进”,连续两年制定市直重点部门普法责任清单。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出台加强和改进“法治六进”工作实施意见,市直政法部门包挂联系区县、中层包挂联系街道,推动“法治六进”领域、重心、方式、载体、格局全面提升。
“法治六进”突出的是学法用法、严格执法、依法治理,推动的是“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促进的是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提高,实现的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牵头,推进“法治进机关”,开展宪法法律学习、中心组学法、法治机关建设等,推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市法院、市经信委、市司法局、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等牵头,推进“法治进企业”,通过企业法律顾问、企业风险防范讲座、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等,推动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政法机关和街道社区联手,成立包挂联系工作组,通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民警、交警、消防员、保安、楼宇管理员等力量,推进“法治进社区”与“法治进乡村”,把法治送到市民家门口,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政法机关与市教育局联手开展“法治进学校”,通过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法治讲座、普法体验、化解纠纷、周边治理等方式,让学法从娃娃抓起落地生根。落实新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和部门普法责任制,推动“法治进网络”,开展“互联网+普法”和依法治网,打造新媒体普法平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依法助推发展,始终围绕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是我市“法治六进”工作的鲜明特色,也是让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关键——
3年来,全市在开展“法治六进”工作中,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拆违拆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准脱贫、征地拆迁(棚改旧改)等全市重点工作,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保障发展,成为济南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法治六进”,服务保障拆违拆临。坚持“源头有法、过程依法、结果靠法”的原则,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单位组成执法保障组(“法治六进”工作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征地拆迁。在中央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征收拆迁中,先后组织近千名政法干警和260多名律师进驻拆迁组提供法律服务,累计起草审查法律文书2.3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在中央商务区项目中,丁家村26户被拆迁人的补偿诉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1900余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二环南路拓宽改造中,补偿款由最初登记的1600万元核减到16万元。为介绍、推广“以法为绳,联动惩戒;以柔克刚,化解矛盾;以身作则,先公后私”的济南经验,《人民日报》发表了《济南3个月拆除违法建设上万处 拆违大动作依法拔钉子》的文章。
以“法治六进”,服务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之初,济南就依法处置干扰征地拆迁、影响项目建设的非法阻工等各类突发事件,重拳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打响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前奏。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先后走访对接重点工程施工单位1957家,开展“拔钉除霸、清障护航”等专项治理行动360余次,对全市确定的850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保护性执法”,依法查处阻工事件870余起,打击处理2843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以“法治六进”,服务保障创城工作。2017年,济南终圆20年“创城梦”。这座城市坚持德法共治,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教育市民养成遵规守纪意识,带动了市民法治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普遍提升,成为泉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获得《人民日报》点赞。
以“法治六进”,服务保障脱贫攻坚。“济南市精准扶贫法律服务团”成立,为全市917个贫困村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市司法局主动开展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帮助贫困村抓好教育帮扶、危房改造、光伏扶贫等政策落实。出台《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进行调解和司法干预的意见》,解决因赡养义务人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贫困现象。
依法维护稳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一批长期困扰党委政府的“稳定难题”得以解决,一批涉及市民重大民生利益的“烦心难事”得到处理——
安全稳定和公平正义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济南以“法治六进”为抓手,聚焦影响社会稳定的痛点、热点、难点,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拼搏奋进,增强了城市的安全感,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聚焦“三区三圈”,打造立体防控升级版。市公安局针对“政区、景区、站区,校圈、医圈、商圈”,部署开展“三区三圈”治安秩序净化提升行动。3年来,推广“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打造平安济南,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查处数、火灾发生数同比下降22.5%、6.1%和7.7%。在国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安全城市综合排名中,济南市位列第三。
全面发起宣传打击攻势,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态势。全市发放扫黑除恶明白纸430余万张、宣传册180余万册,发送公益短信760余万条,条幅标语17万多条,张贴《关于敦促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的通告》24万余份。按照“山东战役”部署实施“10个一批”,聚焦住建、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农业、教育文化、基层组织及民政、水务、卫生计生、烟草等10大重点行业领域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重拳砸向农村“黑恶霸痞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新时代依法治村模式。全面推开农村合同监管、项目竞标工作,破除了在签订村级经济合同、处置村集体财产等经济事务中的随意性,“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从源头上消除农村社会矛盾的发生,全市涉农信访案件下降近40%,其中涉及合同监管、项目竞标的纠纷下降80%。推出章丘区“453”依法治村新模式、平阴县“146”村级治理体系、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三治一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典型经验,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农村宅基地私搭乱建的顽疾,全市开展农村宅基地法治宣传活动,整合普法、国土等力量,宣传“一户一宅”、拆迁补偿标准等法律政策,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有效治理私搭乱建行为。
推动完善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创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破解群体性房地产纠纷难题,先后化解了三联彩石山庄、阳光舜城锦绣苑等群体性纠纷,涉及2241户购房者,兑现房款14亿多元,为群众节省诉讼费用近2000万元,彰显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诉调对接、诉前调解,实行“诉讼调解+诉讼引导”机制,今年共引导15079件纠纷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历下区成立诉调对接中心,调撤率达57.4%。市司法局建立律师参与信访机制,完善信访法律顾问室工作制度,选拔50名优秀律师组成参与信访案件专家库。如今,超过八成的信访事项都有律师参与,切实将信访导入了法治轨道。在市法院建立律师代理申诉值班室,在市检察院建立涉法涉诉法律服务工作站,市、区县两级检察院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面铺开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受理群众来访同比下降11%,涉法涉诉重复访下降25%。
依法保障民生,增强了市民的法治获得感,将民心民意转化为城市竞争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最关心什么法律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市“法治六进”的原则。
确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法治六进”五项任务之一,推动“法治六进”工作组深入街道(镇)、村居(社区),察民情、解民意,办实事、解难题,推进解决民生实事、治理难题、维权纠纷等与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问题。
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四纵四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全市95%的街道(镇)和全部村(社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在全市5229个村居全面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
开展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活动。在全市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电信诈骗、合同诈骗、组织领导传销、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6个方面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济南市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数、千万元以上案件数、直接损失数连续3年持续下降,全市非法集资案件下降60%以上,群众自防自护意识明显提高,没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较大问题。
千方百计办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实事。组织“法治六进”工作组开展社区“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涉法民生实事。市司法局指派律师到济南市建筑业农民工服务中心和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服务中心值班,法律援助窗口已为农民工免费打官司超过300次,近年来共协调讨薪金额近4亿元,99%以上的讨薪难题被解决。市中区法院及时审理、判决36件劳务费纠纷案件,为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浙江、山东等省的700多名农民工执行到位、集中发放1200万元工资款。市“法治六进”工作办公室建立协调办理机制,协调处置发现的民生问题……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城市的温度,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推进“法治进机关”,建设法治政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可靠保障。
这座城市不断落实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提升依法决策水平。把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聘请法律顾问作为“法治进机关”的重要任务来抓。市委聘任5人担任市委法律顾问、24人担任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市政府聘任第二届法律顾问20名、法律顾问专家库成员60名,实现市、区县、街道(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这座城市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出台《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大气力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清理废止27件政府规章,保留64件政府规章。推动“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31证合1”,减少行政权力事项71项。
这座城市不断加强法治机关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水平。10个区县行政执法监督局挂牌成立,在区县组建起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成启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法治六进”推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提升城市“软实力”——
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础。行走于这座城市,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经成为吸引人们投资兴业的重要“软实力”。
以“法治六进”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济南制定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重点部门普法责任清单、法治工作队伍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七五”普法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等文件,逐步健全普法责任制度体系。
“法治六进”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宪法,成立济南市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组织32名大专院校法学专家巡回宣讲宪法,举办网上学宪法知识竞赛,参与率17市排名第一,形成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强大声势。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先后举办了“法治进校园”“全市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全市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和“全市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四项主题活动,400多所中小学、30万名青少年参与活动。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法律讲座等普法宣传活动260多次,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调研,提供司法建议100余条。市司法局开展“法治六进”百场宣传活动,举办“法治六进”大讲堂,向全市中小学赠送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推进全媒体普法,建设体验式普法阵地、法治文化公园,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和法治文化作品评选活动,在全市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全市6个区县跨入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区县行列,20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91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14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10个,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12个,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达到136个,市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达到113所。
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济南在招商引资中加强信用审查,对诚信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激励措施,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零容忍”和一票否决;在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中,探索实施企业承诺制。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市发改委等38家单位共同制定《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开展联合信用惩戒的行动计划》,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10605名被执行个人、2930家被执行单位被公开曝光并限制高消费,3656名被执行个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打造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城市信用环境。
“实践证明,‘法治六进’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效果非常明显。”市司法局局长、市普法教育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圣仁告诉记者,开展“法治六进”已经成为我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全市重点工作,进一步把“法治六进”工作做实、做细、做活、做精品牌,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