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天桥区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社区“星星家园”内,12名自闭症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合着音乐的节拍,开心地舞动着双手。跟他们一起上“康复课”的还有天桥区残联领导班子成员。
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天桥区残联开展“换位体验”行动,先后到济南市首家社区儿童康复中心——星星家园以及残疾人家中,当一次残障儿童的家长、当一次一线残疾人工作者、当一次上门服务人员,通过换身份、换岗位,查找不足。
“初心”,在天桥区残联看来,是一颗助残的爱心,更是一颗担当实干的责任心。
今年以来,天桥区残联在认真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等工作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突破瓶颈,成立了全市首家助残联盟——天桥区助残联盟。同时,创新出“4+3+N”助残模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实现共建共享,升级“家门口”的助残服务。
“初心引领助残服务砥砺前行。我们将按照市残联社会组织助残的要求,以‘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做实助残服务。同时,结合主题教育,把助残联盟进一步打造成惠残政策宣讲厅、为民办事服务站、助残组织服务地。”天桥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宋文静表示。
一线调查收集“声音”成立全市首家助残联盟
如何更好地服务残疾人,让他们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感受到更大的助残扶残力度?
肩扛历史使命,天桥区残联从年初就开展了一轮深入的大调研,收集残疾人和助残方“声音”。调研发现,专业助残服务组织配套有限,已不能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需求,急需社会力量参与补充。
经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充分整合资源,天桥区残联牵头建立天桥区助残联盟。由区残联和区工商联联合指导,秉持“助残共促、事务共商、活动共办、公益共助”理念,整合区工商联各商会协会、各街道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文艺团队等资源,在全区搭建起一个广阔坚实的公益助残平台。
为将联盟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天桥区成立专班,由区残联和区残工委部分成员单位领导分头到区工商联各商会协会、爱心企业,深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中,宣讲联盟创建的思路意义,摸底海选,初步锁定有意愿参与联盟创建的对象;再从中遴选出积极性高、掌握丰富资源、对爱心助残工作关注度高的对象;最后是正式邀请加入联盟,定职责、明制度、建品牌。创新“4+3+N”模式为全区助残提供模板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天桥区助残联盟为全区各级助残工作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模板——“4+3+N”助残模式。
其中,“4”指采用四条主线充分吸收区工商联各商会协会(各街道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文艺团队等;“3”指公益活动类、公益服务类、公益慈善类3类服务队伍,共同为残疾人提供包括慈善救助、志愿服务、政策宣传、就业培训、结对帮扶等“N”种帮扶服务。
新模式下,各级单位以党建为引领,动员各方力量“抱团”助残。除了运行模式,天桥区残联还研究设计了助残联盟Logo,出台了联盟创建实施意见,在助残理念、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做出详细指南,动员全区各街道、社区广泛参与助残扶残。
区、街道、社区三级助残升级“家门口”的服务
天桥区助残联盟成立以来,充分调动了区、街道、社区各级力量,爱心汇聚推动全区社会助残品牌多点开花。
例如,堤口路街道无影山中路社区的“星星家园”;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整合辖区养老、医疗、文体等社会组织资源创建“365”社区助残服务品牌;无影山街道组织开展以群众服务群众的“敲门行动”,专门针对社区重度贫困残疾人等群体,实施结对帮扶等。
“‘星星家园’是全市首家社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由社区组织“蒲公英教育”提供场地,“音之美”儿童康复中心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在这里,不仅让特殊儿童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还能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学习、社交带来的快乐。附近的残障儿童都可以来这里免费接受康复训练。”无影山中路联合党委书记李娜说。
各方力量“抄起手来”,天桥区助残行动格外有力。截至目前,重点培育“星星家园”、“连心家园”、“有爱无碍”助残帮扶协会等社会组织,打造48个优秀助残项目,开展社会组织助残100行动等。
9月6日,在全市社会组织助残现场会上,天桥区作为典型,对助残联盟相关经验进行介绍,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