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市中区准确定位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发布日期:2021-12-0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2020年9月、2021年3月、2021年4月,市中区劳动教育项目组及成员校,先后三次在市级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全方位介绍区域内劳动教育新样态;2021年,市中区劳动教育又作为优秀典型案例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市中区劳动教育课堂范式还在全国会议上进行分享……秉承“区域推进各美其美”的理念,去年以来,市中区准确定位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借助家校平台,丰盈劳动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积极构建“以劳育人”理念下的家校共育劳动素养课程体系,并以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为载体,协同发展,区域推进,形成常态化落实机制与策略。如今,市中区劳动教育异彩纷呈,各美其美,呈现劳动教育新样态。
  劳动教育项目组先行先试 区域性劳动教育有序铺开
  “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受到教育”,这是市中教育开展劳动教育秉承的理念。《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后,市中区教体局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学校,围绕如何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如何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广泛调研。2020年4月2日,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举行了第一次劳动教育研讨会,邀请山东省教科院原党委书记陈培瑞对《意见》进行解读。
  与此同时,市中区教体局成立区劳动教育项目组,30所学校自愿加入作为成员校,分6个专题进行先行先试,并先后多次邀请国家和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对《意见》进行全方位解读,凸显了市中劳动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新路径。2020年4月29日,市中区在济南市舜耕小学召开第二次研讨会,在全市率先出台《济南市市中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
  4月2日,召开解读会,4月29日,举办推进会,9月11日,召集调度会,11月23日,举行全区研讨会,集中展现项目校劳动教育阶段成果,主会场和分会场网络联动,14所学校的实践和创新……短短一年时间,市中教育就组织了四场有关劳动教育的研讨调度会,为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辐射、推广提供了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市中教育立足市中区综合实践活动团队、劳动教育团队,建构了“区级统筹+集团协作+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研究体系,成为劳动课程有效开展的研究保障。同时,通过创建首批区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创新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和品牌。在不断的交流、分享中,越来越多学校找到了劳动教育发展的同行者,让每所学校厘清发展思路和策略。
  劳动教育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 学生在实践中丰盈劳动素养
  “学校打破市区小学‘城市环境’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制约,积极拓展社会课程资源,在济西湿地租下一亩土地,建起‘红领巾农场’,拉长劳动教育长度形成周期,引导学生在真实空间和环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管理、成果展示、即时评价等方式,感悟体验农耕文化,习得知识和技能,历练意志品质,丰盈劳动素养。”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表示。
  在劳动教育推进过程中,市中区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从顶层上把劳动教育有机地嵌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目标达成有效载体。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市中教育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内容不能窄化,要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类别;二是要体现多样性特征,即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并贴近学生生活;三是要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各学校根据校情、学情,群策群力,多次研讨,逐步构建起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舜苑学校小学部围绕“向美而行,作之不止”的育人目标,开发了“家园生活”“校园责任”“田园体验”“职员启蒙”“创园生长”五大劳动教育课程,以订制劳动清单、评选劳动小能手、组织学生在开心农场智慧劳动等,旨在培养小帮手技能、小主人责任、小农夫情怀、小工匠精神、小创客思维。
  济南市馆驿街小学则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班主任首先以家庭劳动为主要场景,撰写主题式体例,继而扩展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不同场景,为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提供载体。泉润小学则采用学科融合、多向延伸,力量聚合、多线联动,资源整合、多维体验,保证劳动教育课的有序开展。
  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必修课 综合育人价值不断显现
  要想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厘清边界,将劳动教育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劳动育人的职责。济南市舜耕小学依托“协同家社共育舜娃”德育品牌,相继推出十二节劳动微课。育秀小学着力家庭劳动教育研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大讲堂等定期开展各类劳动主题培训活动。市中区教体局则在占地500亩的未成年人素质基地中,专门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包括7个农工劳动教育大棚、1个无土栽培大棚及农田轮作、树木栽种、缝纫刺绣、木工制作等多个区域,同时,依托山东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10处签约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劳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劳动教育课程决不能做成眼睛课程,要凸显劳动过程中的教育性和体验性。如何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教育机会?“有地一族”的学校,把“劳动基地”打造成学生们最喜欢的自然教室。济南市秀山小学便利用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开心农场”,自主研发6册《田园课程》,通过“一体两翼”,即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体,以“主题活动”和“劳动教育周”为两翼,实施劳动教育。“无地一族”的学校怎么办?馆驿街小学将校园清洁维护中没有危险、不会伤害学生健康的任务让学生承担,此举措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市中区各中小学已经100%立足校本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能够保证1课时。“全区已有65所学校初步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三分之一的学校有了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区级以上劳动实验校20余所,61所学校具有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园)地,11所学校建校外劳动基地,有10余所学校承担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市中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中教育将坚持把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项目化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学会发现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