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今年全国两会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绿色生态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中区努力用实际行动规划扩绿、工程造绿、见缝插绿、社会增绿、均衡布绿,全力提升辖区生态绿化水平,建设“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推窗见绿,市中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4.2%、42.9%和16.4平方米,均位居全市前列。多年来,该区的养护管理在全市检查评比中始终位居前列;市中区的节日花卉布置多次得到通报表扬;全区生态建设真正实现了从前期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的飞速发展,每一个显著成效的背后都离不开市中管理者、建设者的匠心精神,离不开园林绿化薪火相传的代代努力。
最美“一路一景”繁花满城
日前,“泉城花城绿城”“美丽画卷”“花锦时代”三组特色鲜明的大型立体花坛矗立于市中的绿洲之中,形成高低错落、交相呼应、花海绿洲、色彩缤纷的“网红”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市民前去“打卡”观光。据悉,这三组立体花坛共使用了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矮牵牛等各色花卉约16万株(盆),以植物的绿色风韵之美表达美好的心境意象。晨曦旭日东升,五颜六色相互交织,多重植物绿意盎然,花卉搭配和谐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夜幕灿星初挂,流光溢彩霓虹闪烁,花卉造型在灯带的装饰中更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美丽剪影。
在今年济南市政府为民办23件实事中,“建设65条花景大道、35条(处)花漾街区”位列首位,其中市中区负责21条花景大道和花漾街区的建设。为突出“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市中区拿出“硬核”措施,严守质量底线、强化安全意识、精细管控污染,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高质按时完工,营造了“森林围城、绿道穿越,花景满城、四季绿城”的城市景观形象。
如今,漫步在市中区街头巷尾,行道树木枝繁叶茂,葱葱郁郁,如同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绿油油的草地上青花灌木球相互环绕簇拥,随处可见的各色鲜花点缀,使人彷佛徜徉在花的海洋。“繁花铺满回家路,微风拂过脸庞,带着一丝丝清香,满眼的绿色植物治愈一天的疲惫,真是舒心又幸福。”市民王女士说。
最青“城市绿肺”山体公园
“如果公园仅仅能做到赏景,那就不特别了。如果一个公园,在蝉鸣鸟叫时,让你和邻居友好交谈,像是在自家一样舒适,这才是公园的使命。”这,是作家眼中的惬意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之中,如果有这样的山体公园,那才是更难得的“黄金宝地”。
小东山山体公园位于市中区阳光东路以北,公园规划设计以节俭、易游、安全、自然、野趣、生态为理念;以“青山入城、绿色市中”为目标;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建设总面积33.67公顷,绿化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辐射居民约10万余人。公园共栽植乔灌木约2.26万株,栽植地被约3万平方米,挡土墙砌筑1322立方米,回填种植土约3.34万立方米,修建步行道2400米,广场铺装2930平方米,新建蓄水池1处,修建景亭、景观廊架3处,健身器材44套等。
为更好地把小东山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集活动健身、户外徒步、观光休憩等服务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山体公园,市中区在对山体实施绿化提升的过程中,根据山体地理环境和周边建设情况,坚持“最少开发原则”,对山体原有道路与基础绿化进行优化,保留山体现有的文化设施,增添文化展示区,因地制宜进行“以保留为主、改造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在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要的前提下,避免游憩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山林面貌的破坏,尽可能地保留山体的野趣。在线形绿带上,设计兼顾动态效果,绿化沿道路走向形成空间开合,有序流动和转换丰富的景观视觉带,形成多树种、多色彩、季相变化丰富、成片有型的山体容貌景观。
在“城市绿肺”山体公园的建设中,市中园林队伍充分发挥了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铁军”精神,以极高的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严格施工标准、严格施工安全、严格施工期限,截至目前,市中区共新建、续建了10座山体公园,日常养护及管理更是及时跟进。
最巧“千园之城”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遵循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将园艺植物不露痕迹地融入花园之中,并辅之以公共艺术小品,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激发人们对美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认知和热爱之情。同时,其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应绿尽绿,将绿色福祉装进老百姓诗意生活的口袋里。在市中区玉函路与马鞍山路交叉口东南角的绿地内,一个名为“比斯托纳斯”的口袋公园(立陶宛)成为周边百姓新的活动游玩空间。传统友好国家立陶宛式的房屋轮廓形式、立体转平面的空间、国际友好和创新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洋气”十足。无独有偶,位于经一路与纬一路的“泉城印象”小游园改造提升,在尊重现有设施以及绿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小游园文化特色,将济南不同层次的泉水(城市级别、街巷级别、院落级别)进行浓缩与提炼,形成三大主题泉文化景观(泉城、泉巷、泉院),发挥了小游园泉城窗口作用,展现了泉城文化魅力。
近年来,市中区口袋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建绿透绿,而是选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两季飘香”的苗木,打造春季烂漫、夏季芬芳、秋季韵律、冬季劲翠的景观效果。同时,注重对文化内涵及国际友好的体现,将泉水、荷花等独具特色的元素融合友好城市的标志性元素在公园内,彰显泉城特色风貌,加强人们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不断提高辖区市民群众的绿色福祉。据统计,2019年至2020年,全区共完成建绿透绿5.12万平方米,增加城市口袋公园41处,数字背后彰显了市中区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品质的信心和决心。
最细 “三七分工”助力养护
护绿贵有恒、树人重德法。市中区建管结合,坚持“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紧扣精心、精细、精致的养护管理模式,持续深入坚守养管一线不退缩、不松劲。该区提早谋划部署,广泛落实合理划分工作区域,本着“不遗漏一处,不浪费水源”的基本原则,利用洒水车机械作业和人工浇灌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浇水喷灌;以“五加二”“白加黑”“歇人不歇车”的模式进行喷灌,尤其是夏季重点加大夜间浇水力度避开高温蒸发时段,节约用水保护植物的同时避免给出行群众带来不便,日均浇水量约1500立方米。
同时,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导,开展常态化巡查清理,充分发挥园林“铁军”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精神,全面捡拾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及道路绿化带内的纸屑、枯枝、杂草等,营造干净整洁的辖区环境,确保良好灌溉效果,促进苗木正常生长,使辖区居民切实享有更多绿色福祉。此外,市中区还聘请专家进行现场讲解指导,按照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根据绿植习性和景观特点对辖区乔灌木进行整形修剪,合理分配营养物质,使绿化景观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夏季多雷雨大风天气,针对汛期养管重点,着重对易折断、倾斜的树木进行扶正和支撑,保障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中区紧扣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大树修剪、补植增肥、植保防护、苗木浇水管理、应急准备、绿地卫生清理等方面,精心筹划,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的注入,配合细化分工的管理方式,瞄准养管一线,力求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管理的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协调性、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满足环境整洁、植物成活率高、成长状态好的精致化养护要求,努力为辖区群众打造“景色宜人、乐活宜居”的生活空间。
今年是市中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接下来,市中区将始终秉承“行千里致广大”的态度,以“绿之都、花之城、泉之韵”的理念为目标,以“全局谋划一域,一域服务全局”的方法,努力将辖区打造成“三城共辉、和谐共融”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