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2019年,市中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秉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品质服务、共创辉煌”的人才工作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大胆突破校地合作现状壁垒,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人才资源要素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市中区先后引进中科院院士刘新垣、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钟义信、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立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苏沃洛夫、日本工程院(AIST)院士明渡纯、日本陶瓷协会院士坂部行雄等院士6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名,校地共建高端创新平台、研究院11个……市中区校地协同引才、共建平台等举措多管齐下、多点开花,焕发出校地人才合作的蓬勃活力与无限生机。
聚焦痛点难点出台一套校地人才合作“金10条”政策济南拥有驻济高校40余家,蕴含着宝贵的人才科技资源。如何充分调动校地协同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市中区转化,形成助推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一直是校地合作体制机制中的“症结”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校地人才资源充分融合,2019年,市中区联合济南大学创新出台《济南市市中区、济南大学关于协同开展招才引智促进创新创业的意见》,简称高校“金10条”,从“支持高校人才进企业、促进校地联合引才用才、共建创新平台、完善双向挂职机制、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训、设立专家智库”等方面制定了10条政策措施,同步适用于海内外各大高校院所,政策的创新性、支持力度在国内首屈一指。
该政策主要有两大突出亮点:一是打破引才体制壁垒。当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就业中存在“职称评审难、重大科技专项申请难、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对此,市中区联合济南大学等高校,将企业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用为高校正式事业编制人员,由高校发放基础工资、交纳社保、提供职称评聘与科研成果奖励,企业发放绩效工资,有效提升了驻区企业引才的吸引力,为更好地引才留才上了一份“双保险”、打了一针“强心剂”。二是加大校地合作支持力度。针对“校企人才项目合作、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对校地合作双方按照企业支付人才薪酬的15%分别给予企业、人才补贴,有效降低了企业引才成本,促进高校人才和科研成果向市中“柔性流动”。
聚焦落地见效形成一批校地人才合作高质量成果
“我们公司核心的‘精准CAR-T癌症治疗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望攻克癌症的治疗手段,项目落地中,市中区成功促成与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目前,我已推荐华中科技大学1名医学博士以及1名苏丹籍博士后到济南大学任职,学院也派出了1名科研人员全职与我们企业进行项目研发,共同解决了高校在科研教学、企业在项目研发方面的人才需求,得益于市中区创新的校地协同引才机制。”国家级领军人才欧阳晨曦为市中区校地合作新模式点赞。2019年,市中区聚焦十大千亿级产业及全区重点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促成驻区47家企业与56名高校人才就项目研发、成果转化进行了合作,校地人才合作不断向纵深迈进。
在创新制度的“加持”下,市中区引进共建的高端创新平台、研究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联合“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中心”成立“诺贝尔奖获得者生命科学研究院”,其“智慧医疗康养”项目五年内产值将达4亿元。与山东大学共建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努力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创业孵化平台。与济南大学共建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引进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钟义信担任院长。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实施济南市首个智慧交通社会化服务项目,对400个城区核心道路口信号灯、绿波速度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改善了交通拥堵现状、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同时,策划建设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泰山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科技园三大园区,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市中区在促进校地人才资源互享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技副职挂职成效显著,山东大学昝胜锋教授挂职任市中区创新设计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促成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实验室落地,济南大学杨海波教授挂职任市中区发改局副局长,协助举办“泉城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今年,市中区将挂职范围扩大到驻区企业,针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人才需求,面向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单位选派科技副职23名,助力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乡村振兴。优选驻区院士及优秀企业家到高校开展专题学术报告、讲座15次,授课规模超过3000人次。依托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企业设立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27家,为5000余名在校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平台,为企业选聘急需紧缺人才创造了条件。
聚焦最佳生态擦亮一个校地人才合作“家人式”服务品牌
良好的创新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是校地人才创新发展的阳光和土壤。市中区着力为高校人才提供“家人式”服务,努力打造全省校地人才合作最佳生态。一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项目研发、平台建设等资金扶持,对校企联合新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给予安家租房生活补贴。另一方面,对校企联合引进的人才,安排服务专员,全方位提供人才公寓、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健康查体等服务,厚植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创业沃土。
海纳百川聚英才,追求卓越共发展。下一步,市中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校地人才合作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激发校地人才的创造活力,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新时代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