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3月,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的开局“新号令”仍在回响,2019年全市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活动的热度依然持续。此时此刻,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市中区已凝聚起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吹响“项目为王”的冲锋号,咬定目标不放,脚步沉着有力。
走进市中,扑面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滚滚热潮;放眼看到的,是项目建设的风生水起;处处洋溢的,是跨越发展的十足干劲。回望过去一年,市中区主动聚焦、主动对接“四个中心”建设,聚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大建设、大招引带动大发展,势起步疾的景象不断呈现:从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启用,到举办“创宜居环境·建康养之城”高端论坛暨项目签约会、科学技术部科技企业家创业管理培训等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从全力攻坚双龙庄等棚改旧改项目,加快推进83个征收拆迁项目,到强力推进国华时代广场总部基地、南北康片区商务楼宇等321个重点项目……这一年,市中区招商引资量质提升,棚改旧改势如破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用创新的力度挖掘变革的深度,用转型的速度奠基未来的高度,结构优化与质量效益提升的成效越发明显,不断改写人们对它发展进步的认知和印象。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改革深度不断加深,提升高度不断突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市中区将紧密对标全市“1+474”工作体系要求,以“1+456”工作体系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为契机,市中区将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攻坚突破年”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充分发扬“市中铁军”精神,下好品质市中建设的“先手棋”,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攻城拔寨、建功立业。
项目建设大干快上 动能转换蓄力攻坚“项目为王”掀起城乡建设热潮
一个地方的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通过一个个重点项目,带动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市中区以“负重前行、奋力赶超”的心气、“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锐气、“敢于亮剑、舍我其谁”的霸气狠抓项目。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改造提升的村庄院落,从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到精彩纷呈的城建亮点,穿梭在市中区大街小巷,仿佛触摸到“品质市中”疾步向前的强劲脉动。
体制的顺畅决定“发展品质更好”前进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同样需要理顺体制机制这个总推手。市中区创新项目建设指挥架构,成立总指挥部和18个指挥部,每一个指挥部由一名区级负责人和多个区直部门包挂,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项目建设一线发现一批、培养一批、重用一批“李云龙”式干部。此外,高标准规划建设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将兴隆、十六里河、党家、白马山四大片区作为主战场,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总投资3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亿元的12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后魏华庄、马家庄等6个旧村改造项目以及岔路街平房区、公立街平房区等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对接省、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合做好顺河快速路南延、济泰高速、轨道交通等工程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项目建设攻“重点”的同时,市中区将在征收拆迁上破“难点”,以群众工作统领征收拆迁工作,区级领导带头当好“施工队长”“突击队长”,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项目一线,实行领导干部包户、一线考核奖惩,全员全力靠上干,争分夺秒抓紧干,敢闯敢试大胆干,用攻坚克难的成效体现狠抓工作落实的成果。
今天的市中,汇聚了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等能够承载大数据产业的园区和楼宇资源,在今年1月,重磅打造的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后,市中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昂起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龙头的脚步将更加坚实。记者获悉,山东数字产业大厦作为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起步区,致力于营造“龙头聚集、平台多元、投资活跃、活动丰富”的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和“96工程”项目落地成长的示范区,形成“从底楼到顶楼”的企业发展空间,形成“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圈。
外引内育双向发力“双招双引”量质齐升
聚力“招大引强”打造发展“双引擎”
走出去,海阔天空;请进来,山高水长。对一个地区来讲,经济发展质量是高是低,动能转换是快是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快不快、好不好。站在攻坚突破的新起点上,市中区招商团队的一次次出访,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的一次次推介,把品质市中的邀约发向五湖四海,得到热烈回应:
上海交通大学谷大武教授团队来了,与市中区共同打造的上海交大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旨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和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切实打造国家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前沿阵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团队来了,“牵手”市中打造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通过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形成机器人产业“政-研-产-商-学”一体化生态圈;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建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客人们来了,与市中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全市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注入强劲动力;
区域总部企业纷纷落地、园区建设释放“集聚效应”、外智外脑纷纷扎根……这些,都与市中区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抓“双招双引”息息相关。市中区项目招商抓“亮点”,聚焦总部经济、产业金融、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依托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号召力、支撑力,力争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将280平方公里土地打造为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兴业福地。同时,市中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深化“人才+项目”协同引才模式,“为项目找人才、为人才找项目”,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展“人才服务年”活动,制定“创业助理”办法,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和创业融资、科研配套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搭建市中舞台、创造市中机会。
贴心服务“一步到家”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优化环境形成招大引强“强磁场”
对于企业来讲,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市中吸引力”?答案显而易见。在“招大引强”思路引领下,市中区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扮好“店小二”提升服务水平,力促城市提升工程见行见效,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吸引众多重量级企业纷纷落地、投产达效。
“听别人说,办营业执照要携带照片和房产证,还要填很多表,特别费时费力,没想到在这里只用到身份证,动动嘴就拿到了。”在市中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牟先生,通过“口述办照”的形式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全程“零填表、零等待、零收费”。
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导向,倒逼职能部门间协同联动,市中区咬紧“一次办成”目标,让服务“一步到家”。市中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区企业服务局,为市、区两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动能转换“四新四化”重点企业以及实缴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新设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主动上门代办服务。市中区91家单位、172名处级干部联系服务201家重点企业,31名区级负责人联系服务118家重点企业,包挂干部列出清单、跟踪落实、动态销号,直至问题解决,构建“企有所忧、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应,企有所需、政有所为”的命运共同体。
徜徉在融汇济南老商埠,一处处应保尽保、风貌延续、活力复兴的老建筑与一块块中英双语、透着“国际范儿”的牌匾标识“混搭”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让往来游客流连忘返;沿九曲路一路南行至中海国际社区A5片区,一处绿化面积近1.4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跃入眼帘,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错落有致、飘香四溢,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惠及周边近8万名居民……道路拓宽、满眼皆绿,市中人每天都能体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一处处“口袋公园”、木质栈道相继建起,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绿色生态成为城区名片,让企业家、各类人才在市中区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有家的温暖、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