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将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6.5万吨水平。
计划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优良品种10个以上
今年,我市将抓好4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建设6个技术集成万亩示范片,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开展“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06.5万吨水平。在新建成18.3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优选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赛马比拼”,探索开展“保险+管护”试点,加快形成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长效机制。持续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确保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稳定在740万吨、96万吨、1.6万吨以上。
加快打造“北方种业之都”。以建设山东省现代农业大科学中心为引领,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历城区山东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协同发展。制定出台种业措施2025版,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10个以上,引进和培育种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持续推动产业化发展。聚焦粮食、畜禽等六大重点产业,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60个以上,年度投资不低于150亿元;招引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0个,推进9个招引项目入库纳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新培育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领军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0家。着力抓好产销对接。做强“泉水人家”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新增授权企业和产品不少于15家、20款,分类评选30个济南“好农品”品牌。持续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年内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到55个。依托市农业产业协会新组建10个市域特色产业产销“小联盟”,逐步实现“一产业一联盟”,推动会员单位发展到1300家以上,持续扩大产销服务惠及面。举办50场“泉水人家”进社区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强与头部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线上济南农特产馆体系。
高标准建成20个以上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春夏秋冬”村庄清洁专项行动,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好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抓好农村厕所问题排查和新改建任务,健全完善管护服务体系。抓好泉韵乡居片区建设运营。巩固提升现有片区建设、运营管理水平,高标准建成20个以上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因地制宜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管护运营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村庄有机更新试点,抓好风貌引领、产业培育、治理赋能,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完成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建设目标,持续优化完善“泉农通”平台,分级分类建设数字和美乡村200个,认定数字农场20家。
扶持400个以上村庄发展强村富民产业
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土地托管服务达到800万亩次以上。激发村庄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扩面提质,年内覆盖80%以上行政村。创新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涉农街道(镇)产权进场交易覆盖率达到100%。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推动“担担”合作走深走实,力争全年农业担保新增业务量达到48亿元。争取2025年申报债券项目不少于20个,到位资金不低于12亿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培训高素质农民2500人次,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村人才梯队。
不断拓宽农村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联村共富产业。以“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为统领,统筹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扶持400个以上村庄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推动“一村一业”向“多村一品”发展。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通过保底收益、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扶贫专岗安置脱贫人口1.35万人。对2016年-2020年实施的产业帮扶项目开展全覆盖排查,根据“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四个一批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