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记者从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对人才政策“双30条”(2024版)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广泛征求各类人才、用人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后,济南对人才政策“双30条”再优化、再丰富、再提升,修订出台了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
近年来,济南全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人才IP,建立完善“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6+1”人才招引体系,城市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2024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支持 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
年轻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支持力度,新增3项具体政策,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
其中,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名左右创业人才,每人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海聚泉城专项人才“蓄水池”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5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博士后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个左右处于初创阶段的博士后创业企业,每个给予30万元至50万元资金支持。
博士后人才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在给予博士后设站单位资助、博士后创新项目资助和博士后留济补贴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博士后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重点扶持处于初创阶段的博士后创业企业。
在扶持创新方面,创新项目资助标准由最高5万元提高到7万元。在扶持创业方面,分别给予博士后初创企业30万元或50万元的创业支持资金。在留济补贴方面,针对企业新引进的博士后,留济补贴由原来的25万元提高到30万元。
加强产业人才引育 建立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库
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服务产业,持续贯通全链条人才支持体系。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装备等全市标志性产业链,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构建起了涵盖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创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全链条人才支持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
另外,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支持政策,通过丰富支持类别、优化流程机制、强化精准对接等举措,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更好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
在优化企业家引育、产业领军人才、现代产业学院等政策基础上,新版人才政策“双30条”与省级人才工程相衔接,新增经营管理人才项目。同时,聚焦全市标志性产业链,增设专项人才“蓄水池”政策,支持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支撑。
下一步,济南将建立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库,进一步发挥好重点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同时,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人才专项行动方案,在人才引育留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推进高素质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五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 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
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的打造,需要持续而系统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离不开专业精准的服务保障。
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多元赋能,持续完善全要素创新创业体系。此次政策调整,叠加导入平台载体、金融对接、配套服务等多维度支持政策,加速提升济南对人才的磁吸效应。
平台搭建方面,新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相关政策,整合全市各类平台载体,广泛链接海内外人才项目、赛事引才项目等优质资源,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根据成效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金融支持方面,坚持“长期主义”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成立首期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带动形成“财政引导基金领投、市场化基金跟投”的雁型科创基金投资矩阵,以“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陪伴人才成长成才。
配套服务方面,新增政策服务团、金融服务团、法律服务团、知识产权服务团等精准高效的专业服务,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打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让广大人才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创新创业。
新设“济南奖学金菁英奖”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校地融合,持续打造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
在“济南奖学金”基础上新设立“济南奖学金菁英奖”,加大对有意留济就业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新增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高校自我市企业选聘产业教授(导师)支持政策,按照联合培养的硕博士人数、选聘的产业教授(导师)人数一次性拨付补助资金。优化对现代产业学院和产业急需专业的支持政策,创新提出“订单式”、定向、定岗等人才培养方式,从源头上促进高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匹配。
鉴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周期长的客观实际,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单列两条“支持高校助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结对职业院校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支持驻济高校与我市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在科学教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3+4”“3+2”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
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也是促进人才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本次政策调整,充分吸收新修订出台的《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相关内容,更大力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更高效能促进科技成果在济落地转化。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市内应用导向,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新增高校联合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以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重大技术成果转化、重大创新产品研制为重点,开展“订单式”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供给上予以支持,将支持措施和财政资金聚焦到科技成果市内转化上来。
突出创新职务科技成果资产管理方式导向,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新增支持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视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行为,形成的国有股权纳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围,资产处置等事项由高校自主决定,赋予高校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运营服务体系。
同时,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突出投入产出结果导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新版人才政策“双30条”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成立企业的,财政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新增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财政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主要是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整合提升优质平台资源,集聚各类人才项目、赛事引才项目,开展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孵化。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提出健全人才政策常态化宣介机制,办好海右人才节、“双创”大赛、大学生开学毕业“双典礼”等特色引才活动,持续擦亮济南城市人才IP品牌。
对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举措。比如,聚焦青年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问题,在保障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优厚待遇的基础上,追加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进一步降低人才在济生活成本。
此外,为强化资金保障,“十四五”期间济南市级人才资金投入年均增幅达4.42%,2025年预算安排总规模保持全省首位,筑牢了人才发展财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