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山东正加快建设集约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作为山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小清河复航工程是贯穿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具备海河联运条件的黄金水运通道。
2023年,山东把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为小清河航运发展带来新机遇。今年4月1日,《山东省小清河交通管理办法》落地施行,完善了小清河交通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开辟小清河河海直达航线,为小清河航道畅通和航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今年,山东继续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推动小清河公水、铁水联运,提升运输效率,鼓励更多船舶畅行小清河。实行航行船舶运营奖补、对新能源船舶加大奖补力度等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将助力小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动小清河航运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营。
清河复东流,其通航政策和细节一直备受关注。小清河复航将为往来船舶带来哪些实惠?这条“黄金水道”未来又将勾勒出怎样的航运愿景?
通江达海,盘活内河航运
作为山东唯一兼具水陆联运、海河联运、防洪除涝、农田灌溉等多种功能的黄金水道,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近900年来不仅向下游输送水流,更推动了沿河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今,山东将内河航运发展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的重要内容。其中,作为齐鲁大地的陆海新通道,小清河复航工程串起了省会济南及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座工业大市。
2023年7月4日,从博兴港出发的“鲁清001”号船舶历经3天时间,顺利抵达济南港。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标志着断航26年后,总长237公里的小清河首次全线空载试航顺利结束。这条开掘于南宋的“黄金水道”迎来新生。
小清河复航工程总投资135.93亿元,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69.2公里Ⅲ级航道、4座船闸、39座桥梁的建设,节制闸、倒虹吸、跨河管线等设施的改造,以及航标、数字化航道等导助航设施的建设。项目自2020年7月启动,2023年6月主体工程竣工,2024年1月全面建成。
今年2月26日,小清河复航工程PPP项目交工验收会在济南召开,小清河复航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为小清河正式通航运营打下基础。
这条新的陆海通道,陆路连接中欧班列,水路可通过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对山东这样一个航运“海强河弱”的省份而言,盘活以小清河为代表的内河航运,将极大地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大件运输,凸显航运优势
小清河的复航过程经历了空载试航、半载试航以及重载首航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半载试航时,小清河航道接入中欧班列,实现了水铁联运。而在重载首航中,从烟台龙口海运的货物在潍坊羊口港换上内河船,河海联运模式正式开启。
今年3月17日,伴随一阵响亮的汽笛声,一艘载有1200吨桅杆式起重机大部件的干货船“泓源启航”号,从小清河航道缓缓驶出,向着广阔海域进发。这是自正式运营以来的首次“河海直达”运输业务。
相较于超限件货物“陆运+海运”的传统运输模式,“河海直达”运输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效率,还在减轻陆上运输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和运输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小清河流域先后成功组织完成了铝矾土、粮食、钢卷等相关货类运输,特别是先后完成了从济南至海南八所港和浙江温州的大件运输任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河海直达”,凸显了小清河的航运优势。近日,小清河流域还将完成第三航次河海直达大件货物运输任务。
小清河沿线城市工业发展活跃,运输需求庞大。转入运营期后,山东将通过连续两年出台市场培育期政策、建立通航用水保障机制、培育小清河船舶运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小清河航运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营。据预测,到2030年和2040年,小清河的货运需求将分别达到4020万吨和4820万吨。
千万吨级的吞吐量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的复兴,更是地区的繁荣。根据总体规划,小清河沿线规划4个港口11个作业区,综合通过能力7960万吨。以济南港为例。其总体规划港口岸线6170米,直接腹地为济南市,间接腹地为聊城市和德州市东部及周边地区,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预计2025年吞吐量为1040万吨,2035年将达到2070万吨。
济南港建成后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提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形成以港口引产业、以产业聚集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的新态势,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真金白银”,通航降本增效
为充分发挥小清河综合效益,去年,山东就出台了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将小清河作为重点对象,加大内河航运市场培育。
其中,《关于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奖补类和要素保障类两大类政策。特别是专门出台了对小清河市场培育期的相关政策,涉及航道船闸收费减免优惠、航行船舶建造奖补、港口装卸优惠等政策。比如,对以小清河沿线港口为始发港和目的港的航行船舶,在山东沿海和内河港口的装卸费按现行标准的80%收取,且不超过国内同类港口的收费标准。
今年,山东进一步统筹资金、用活政策,集中推动小清河交通绿色、集约、规模化发展。比如,在交通工具上,2026年6月底前,对专门建造用于小清河航行的新能源船舶,给予每艘最高96万元建造奖补。2024年,对由沿海港口开往济南港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的新能源船舶,给予每航次4.8万元航线奖补。两项奖补标准均高出常规动力船舶20个百分点。
为打造小清河河海联运示范样板,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山东鼓励、支持开辟小清河河海直达航线,聚焦降本增效,还有针对性地降低物流成本。其中,聚焦多式联运,按照每个项目300万元标准,对入选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中,涉及小清河内河航运项目给予奖励,推动小清河公水、铁水联运,提升运输效率。
围绕提高运力、吸引货源等方面,山东也给予明确支持。比如,2026年6月底前,实施航道、船闸通行奖补政策,分阶段给予船舶通行费、过闸费60%至100%的奖补。对新开工的内河港口连接最近国省道之间的新建、改建公路,给予每公里最高450万元的补助,提高小清河港口辐射能力和范围,拉动周边货源通过小清河港口运输。
4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小清河交通管理办法》完善了小清河交通管理体制,健全了水上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制度,明确了小清河航运用水保障。今后,小清河航运将突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鼓励水路运输企业发展集装箱和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支持水路运输企业对煤炭、铝矾土等污染较大的货物采用集装箱等封闭式运输方式。
一系列针对小清河航运的优惠政策、保障措施,不断推动小清河航运降本增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未来可期,打造国家高等级航道
内河航运是山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山东将构建能力充分、覆盖广泛、结构合理、便捷顺畅、衔接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其中,“构建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网”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被专门部署。
在内河航道方面,山东将提升干线航道能力,扩大航道通达范围,规划形成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为骨干,其他支线为补充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总里程约3100公里。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等航道远期展望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内河港口方面,将提高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规划形成以济宁港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为辅助,其他港口为补充的内河港口体系。
《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其中包括,把小清河打造成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到2025年,山东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通江达海的小清河,正助力济南等内陆城市沿河发展、向海而兴,推动山东不断扩大内河港口物流网络服务腹地范围,更好融入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