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我市推出21条措施激励广大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1-0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近日我市印发实施了《关于动员激励广大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1月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政策进行解读。据悉,《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回引一批创新创业的“新农人”,培育一批扎根乡村的“新青年”,培养一批躬耕田野的“土专家”,打造一批善治兴村的“领头雁”“四个一批”的目标。
  去年5月,着眼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力,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年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推动2237名第一书记、1503家企业团体与2429个帮扶村结对共建,并同步选派乡村振兴“金融专员”“法治专员”“科技顾问”“文化顾问”,初步构建起“1+1+ N”的帮扶体系,基本形成了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共建格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75亿元,帮扶实施村级民生和产业项目3432个,有力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双提升”。
  去年12月底,为进一步强化对“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的人才支撑,根据市委有关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科协等相关单位,聚焦“万人下乡”、推动更多力量下沉基层,研究制定了《关于动员激励广大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四个一批”目标:回引一批创新创业的“新农人”,乡村产业带头人达到1万人以上;培育一批扎根乡村的“新青年”,选培乡村好青年达到2万人左右,带动3000名以上、30岁左右的年轻大学生回村创业、任职,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培养一批躬耕田野的“土专家”,乡土科技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市级代表性技艺传承人达到250人以上;打造一批善治兴村的“领头雁”,回引4000名左右在外人才充实进村班子,每个村常态化保持3名以上村干部后备人选。
  《实施意见》聚焦“引得来”“干得好”“沉得下”“留得住”4个方面,立足我市实际,提出了21条措施。
  聚焦“引得来”,健全开放型的人才招引下沉机制。明确组建“乡村振兴海右智库”、健全在外优秀人才库、开展创业团队招募合作行动、实施“海右菁英”助力乡村招引计划、实施定向专业人才“富农助农”行动等5项措施,推动各级持续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的招引力度。比如,将以区县为单位,统一建立在外企业家、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外优秀人才库”,实行县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大力推动本土人才回流,对符合条件的及时选拔进入村班子。
  聚焦“干得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育提升机制。提出了实施创新创业培育提升行动、乡村人才“师带徒”机制、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学历教育、基层带头人领航培育工程等5项任务,加强对各领域乡村人才的培训指导,促进能力提升。比如,将建立以齐鲁乡村之星、“海右计划”乡村振兴人才为主体的“导师库”,通过“师带徒”,两年内带动培育1000名优秀人才。
  聚焦“沉得下”,健全组团式的人才指导服务机制。包括选派乡村振兴“科技顾问”“文化顾问”“金融专员”“法治专员”以及设立“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健全专家服务基地运行机制、开拓农村创新创业应用场景等6项措施,确保各类人才下沉基层有渠道、有平台。比如,今年6月底前,全市乡村振兴“科技顾问”“文化顾问”“金融专员”“法治专员”,将覆盖“千村提升”工程所有帮扶村。
  聚焦“留得住”,健全精准化的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育、人才待遇保障、创新创业支持、以赛引才、分级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等5个方面明确具体措施,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事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比如,将稳步探索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事业编制池”做法,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推动以区县为单位,在街道(镇)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数量面向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优秀人才进行招聘。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