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函复省政府,同意在山东济北经济开发区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9月24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作区落户于山东济北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国家级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主动对接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
省台港澳办主任刘渊介绍,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我省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要求合作区建设要加强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强化体制改革创新,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按照“打造江北对台合作高地,承接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功能定位,合作区规划了“两园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到2025年,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力争引进台资企业200家,带动关联内外资企业30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到2035年,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力争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下一步,省台港澳办将会同有关方面,在机制建设、政策优化、资金支持、环境营造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大力支持合作区与台湾重点企业、工商团体开展交流合作。
重点打造“两园一中心”
发布会上,济南市副市长尹清忠对“两园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作了具体介绍。两大园区:一是食品医药健康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发展健康食品和医药健康两个领域,引进健康食品、特医食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健身器械等产业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公寓、园区展示与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计划5年内,引进台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代餐产品、婴儿食品等健康食品企业30家,培育引进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健身器材行业企业20家,累计聚集食品医药健康企业和研发机构400余家,建成山东食品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地、全国食品医药健康产业样板示范区。
二是先进制造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引进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液压机械、包装机械、3D打印、智能家居、半导体等产业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公寓、园区展示与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计划5年内,新增半导体项目20家,引进台湾智能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优势企业10家,引进具有独特产业属性的包装及包装机械设备产业10家,逐步打造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和极具产业特性的包装基地。同时,引进3D打印项目10家,打造3D打印与食品饮料、汽车、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
同时,建设一个中心——对台交流综合服务中心,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引进建设台商大厦和台湾特色生活服务街区。其中,台商大厦,打造集洽谈接待服务、投资贸易服务、重点项目筹备服务、鲁台合作项目孵化等四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鲁台服务中心;台湾特色生活服务街区,建设台湾购物街、美食街、休闲娱乐街、主题文化公园、公寓、酒店、住宅、学校等,集购物、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生活综合服务街区,使台商工作生活更加方便高效。
“省市区一体化”推进合作区建设
“合作区”的建设已经作为省市一体化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王晓燕介绍,我省将建立省市区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省级工作推进机制主要负责对接国家相关部委,指导合作区制定、完善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并负责定期向国家报送进展情况。市区两级工作推进机制,具体负责合作区建设发展、招商引资、项目推动等工作。
同时,重点推动两岸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采取投资、采供、技术、品牌和市场等多种方式开展务实合作。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同时,省里还将围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台商投资、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科技金融交流合作、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一批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合作区建设发展。建立重大台资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对重大台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在土地指标、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和生活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另外,探索两岸合作发展新模式。学习借鉴昆山模式,加强与两岸产业合作区发展联盟在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和创新两岸交流模式等方面合作,同时立足山东特色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合作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在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