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浓缩果汁出口企业海升农业落户孝直、伊利集团在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牧场落户孝直、年产200万株组培育苗的富翔集团落户孝直……全镇11万亩耕地土地流转率7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家庭农场达到147家,平阴县家庭农场多半在孝直。乡村要振兴,首先兴产业。2018年,孝直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在乡村振兴中走在了全县前列。
在孝直镇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其在中国拥有5年经营权、每公斤卖到40元的水果胡萝卜取得成功后,上市公司海升农业去年底又把2300亩土地收入囊中,建设海升农业在北方地区最大的种植基地;流转土地1500亩,志在建设集种植、采摘、育苗、住宿、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富翔集团已经实现年产200万株组培育苗,技术国内领先,销量可观;2018年12月迎来首批奶牛入住,2019年达到1万头规模的伊利悠然牧场投资4.3亿元,流转土地1万余亩,将形成养殖、种植、饲料加工的全产业链,成为伊利集团在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牧场。
对平阴县孝直镇来说,这些无论是品种、规模,还是技术、理念,都代表着国内外现代农业最高水平的项目落户,无疑是借势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机遇。如何借势现代农业,推动孝直农业产业做强,农村变美,农民致富?孝直镇给出的答案是“三权分置并行”“三社并举”“三链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向“七化”发展,构建起“百场六园多体”的现代农业格局。
适度规模化在“七化”中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落户的几个大项目流转土地动辄成千上万亩,孝直镇之所以能够在一个月之内给伊利悠然牧场供出涉及8个村的10980亩土地,是因为有全镇11万亩耕地全部完成“三权分置并行”所带来的制度保障。
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农民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流转土地时心放到了肚子里,再也不担心“地有一天成了别人的了”。领到土地经营权证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一下子解决了有地在手、但缺乏流动资金的难题,凭着小本子就能从银行拿到贴息贷款。率先在全镇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孝直镇“三权分置并行”的经验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在全市推广,还被中央改革办列为地方改革案例。
改革完成了,农业大项目落户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在农业规模化与农民增收之间画“等号”?在孝直镇党委看来,尽管当前的流转费用已经到了每年每亩1100元,但如果还是停留在每年坐收土地流转收入的低层次阶段,农民永远富不了。一种在农民与农业项目之间建立利益链条的新模式被提了出来,并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海升农业从前科和贾庄两个村流转的土地被率先拿来做试点。其中,1100亩地向农民正常支付流转费用,剩下的1200亩地每亩给付600元流转费用,剩下的500元以租入股,到年底核算土地的经营收入,并扣减成本后,向入股的农民进行分红。
孝直镇党委书记胡茂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入股的农民来说,每亩地多赚上200元,就是40%的红利,这个收益可比只收流转费用的“小钱”强多了!而对企业来说,一次支付流转费用的压力减小了,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减少了运营成本,可谓互利共赢的一件事。
重构“三农”利益链条还体现在对农村核心要素“人、钱、地”的有效安排上,实现了“三链”中利益链的打通。通过指导项目涉及村“三社并举”,又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化和农村股权化。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替群众当好土地的家,与落户的大项目就流转、入股洽谈;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把村级资产全部量化到村集体和村民身上,解决了村级资产理清难、透明难、管理难、分配难的问题;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通过简单的技能培训,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到落户企业打工,不出远门就变成了“蓝领”。
借助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孝直镇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上已经初显成效。伊利悠然牧场万头奶头的粪便变为有机肥,成为汇东3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和海升农业水果胡萝卜的肥料;海升农业的胡萝卜缨运到牧场喂奶牛;牧场10万吨青贮饲料池消耗了周边大部分青贮玉米。围绕做大做强和圣文化和牧场经济,孝直镇规划了和圣文化产业园、乡忆民宿文化产业园和和牧场观光园;在西部的尤寨山富翔田园综合体,已经开始着手建设足球训练基地,将实现种养加、游购娱、教科研的全面融合,推动价值链提升。
对孝直镇来说,2018年可谓收获满满——6月,孝直镇被列为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打造;7月,孝直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10月,孝直镇入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幅“万户奔康、百场增效、六园提升、多体融合、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