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智远街道林家庄党支部书记林玉成从没想到,一个仅有265户、710人的小村庄能和红星美凯龙集团这样的企业巨头搭上关系,目前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自今年5月起,作为20个帮联部门之一,历下区投促局就下沉至林家庄,多次讨论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最终为林家庄和红星美凯龙集团牵上了线。
这只是历下区“一统四治”工程中“共治”的一个事例。针对城郊村居治理中存在的党组织战斗力不够强、村集体经济活力不够足、安置小区环境卫生难根治等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文明提升等问题,历下区沿着党建统领为主线的思路,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大领域的工作推进组不等不靠、整合力量、持续跟进、集中攻坚。46个区直部门、13个街道全部参与,随着各方力量向村居汇聚、各级政策向村居倾斜、各类资源向村居下沉,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郊村居治理成效初显。
党建统领把握方向基层支部“硬”起来
与城市社区相比,城郊村居承载着历下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快速发展也给村民观念带来了重大冲击。如果不加大力度解决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就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天花板”。
聚焦姚家、智远、龙洞三个街道的20个村,历下区14名区级领导、32名街道班子成员靠上包街联村;16名机关干部下沉担任“第一书记”;87人组成16支工作队常驻村居……去年6月,历下区出台《关于规范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及配套的6项规范化建设制度,形成“1+6”制度规范体系,城郊村居党建工作不断晋位。今年,历下区又以基层组织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为契机,强堡垒固根基,推进城郊村居党建工作继续升级。一方面,各下沉部门、包联干部指导村党组织过好组织生活,全面推行主题党日,抓严抓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严抓“规范化”;另一方面,对全区20个村逐一排查,对换届后的274名村居“两委”候选人资格联审情况进行倒查,及时将不符合条件人员排除在外,保证基层干部队伍纯洁性。7月,龙洞街道石河岭村党支部、姚家街道姚家村党委书记张涛、智远街道林家庄党支部书记林玉成,先后被评为全省出彩型党组织和全市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
自治共治聚焦发展村居建设“活”起来
自治修内功,共治聚外力。二者共同作用于城郊村居的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对于城郊村居来说,村民愿不愿意参与、参与形式丰不丰富、民主管理到不到位,既关系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够不够强,更关系到村民能不能拧成一股磅礴的发展力量。目前,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在区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部村居“三委三会”自治机制已趋于健全,事务类和“三资”类村级重大事项“双十清单”已梳理形成,共开展议事180余次,推动自养地建设等65条疑难问题妥善解决。尤其是涉及每位村民利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已全面进入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阶段。
在共治领域,历下区民政局牵头,以“三帮三促”活动为载体,20个区直部门带着资源对接村居、东部三个街道班子成员压实责任指导村居、20个城市社区带着经验帮联村居。除区投促局为林家庄和红星美凯龙集团牵线搭桥外,区卫计局为孟家村开展健康义诊,区商务局帮助窑头村二期珠宝城项目引入运营商,区城管局安排人员定期为丁家村大集清扫垃圾。街道班子成员则对帮包村居实行“一包到底”,每名帮包村居的班子成员每周到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天,每月至少听取1次“两委”班子工作汇报,每季度至少召开1场干部群众座谈会,每年至少走访100户村民。社区帮联是城市社区与城郊村居的一次大范围交叉挂职,以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为目的,实现了党建活动联办、业务工作联培、文体活动联动。其中,泉城路街道芙蓉街社区就把心理疏导站开到了龙洞街道龙洞村;大明湖街道县西巷社区连党务工作学习培训都与姚家街道浆水泉村共同开展……
法治德治提升文明村民生活“美”起来
法治涤尘,德治润心。城郊村居与城市社区的区别之一,就是快速发展导致了村民向市民过渡过程中思想转变的阵痛。瞄准这一痛点,历下区双管齐下,法治划底线,让村民增强安全感;德治扬文明,让村民增强幸福感。
目前,历下区20个村居全部配备基层法律服务者、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雪亮工程”一期、二期完成,建设视频监控6330个,所有监控信号接入省、市政法综治平台;全区村(社区)范围内共划分773个网格,并把党建与综治等各类网格整合,实现多网合一,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由区委政法委牵头,集中优势资源,集法律服务、治安防控、网格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已经形成,在法治领域内形成了集中突破的局面。
德治领域也是精彩纷呈。姚家街道在失地农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山东大学姚家教育基地、孔子学堂、鼎山学堂,打造了文化家园;智远街道邓家庄提出“党建引领、孝德治村”的思路,打造图文并茂的“孝文化一条街”,以“孝文化”涵养民风;2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街道分中心、20个村居实践站全面建成……村民有了更多的活动阵地。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大力实施道德素质、社会风尚、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村民道德素质和村居德治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