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济阳:厚植生态底色 加快迈向高质量中心城区

发布日期:2020-12-0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授牌仪式上,济阳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面沉甸甸的“国字号”奖牌,成为济阳向全国递出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今年以来,济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脉络,努力在齐鲁大地展开一幅生态秀美、绿意盎然、社会和谐的动人画卷。
  着眼长远科学布局 加快建设美丽新区
  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黄河流经境内60余公里,是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也是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济阳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为铸就具有济阳特色的生态路,济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治、建、改、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比翼齐飞。一时间,全区上下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科学编制规划,成立最高规格领导小组,以制度建设带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以上率下,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编制《济南市济阳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进程。
  一时间,济阳生态环境保护进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时期。
  天蓝水碧气象新 生态文明惠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工业基础雄厚的济阳,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水、土、气同治,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突出水环境治理。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管巡查,加大畜禽污染、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做好湿地生态补水、栖息地恢复等工作。
  综合施治保蓝天。强化道路工地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管控,推进燃煤锅炉、移动污染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全区优良天数比例逐年递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土壤调查评估工作;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严格管控土壤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思路,济阳积极推进“千园之城”项目建设,新建5个游园,新增公园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绿化覆盖率达到35.37%,绿地率31.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53平方米。
  “水清了,天蓝了,山绿了,钱多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用朴实的语言诉说变化,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打好“生态牌” 向绿色发展要动能
  绿水青山,是展示济阳的金名片,也成为拉动济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济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各领域。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倒逼传统行业加快绿色动能改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生产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村生态质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一镇一品”特色;坚持品牌兴农,致力打造“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构建“1+6+N”的品牌体系。
  护佑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曲堤黄瓜、仁风西瓜、垛石番茄等济阳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成为济阳助农、富农、兴农的主要依托;以加工生产各类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和计算机外设、大数据存储为主要产品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沿黄乡村记忆之旅”“韶乐研学”等精品研学旅游项目,吸引了更多省城居民“旅游向北”……
  生态文明织锦秀,美丽新城诗情扬,生活在这片生态宜居之地上的人们备感自豪和幸福。站在新的起点上,济阳将珍惜优势,乘势而上,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势态势,实现绿色崛起,助力济阳实现北部新区建设新突破、向高质量中心城区迈进。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