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380例,现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进行科普宣传。
“我们针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人群,分类制定了防护规范和指南。”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介绍,对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要加强消毒,增加对候车室、卫生间,包括其他公用设施的消毒频次。另外要加强通风。适当增加交通工具空调的换风功率,增加换气的次数。此外,大家乘坐火车、飞机、长途客车,要尽可能分散而坐。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建议,公共场所要重点对电梯按钮、门把手、手动水龙头、公用电话等接触频繁的地方进行消毒。对地面、台面,可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办公场所要尽量减少集体讨论、聚餐。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防护措施,特别有必要。”王斌介绍,目前有关部门把人群分为几类:一是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承担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转运、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感染风险高一些;二是和人接触较多的职业,比如公交司乘人员、收银员、安保人员、媒体记者等,也存在感染风险;三是必须出行人员,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四是普通居家人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另外,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照顾隔离人员的家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等,这些人也需要关注。
“隔离病区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等,感染风险更高。我们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介绍,对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等;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开展调查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对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双层手套,以及医用的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隔离衣等。另外,消毒人员要做好化学品防护。
近期有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返城,如何做好防护?冯录召建议,用工单位要制定预案,建立疫情防控体系,指定专人负责,如果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务工人员在返城之前要先测体温,对于去过武汉等疫情高发地区,或者近期接触过确诊病例的务工人员,要等14天观察期满之后再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