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今年将建成八千万亩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提升 种粮底气十足

发布日期:2019-12-0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年根儿算账,江西省余干县东河村的章兴发长舒了一口气:“遭了旱灾不减产,多亏今年有了高标准农田!”
  老章眼见着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东河村,通路、整地,打破田垄,打通支、斗、毛渠,几千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
  高标准究竟高在哪?“好处多着哩!” 老章掰指头细数:浇地不愁,一亩多打200斤粮;大农机下田,自家15亩水稻收割只用3小时;节肥省药,每亩省出100多元……“这样种粮有干头,一亩增收500元!”
  小账连大账。老章家的变化正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入库高标准农田约6.4亿亩。今年,全国计划再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22年,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10亿亩高标准农田意味着什么?可以用3个数字来说明。
  “1万亿斤”——高标准农田稳住粮食产能大头,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保障粮食产能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一数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左右,确保任何时候产得出、供得上,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过去春怕旱、秋怕涝,如今地平整、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小麦颗粒饱满,没有瘪籽儿,没有黑籽儿,亩产1000斤没跑儿!”山东省商河县史家庙村种粮大户史益民说。
  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19.1%”——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率先“变优”“变绿”,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减少19.1%,同时,化肥施用量也减少了13.8%。在项目区示范带动下,今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做面包要强筋的,做馒头要中筋的,如今种小麦更讲究了!”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二甲王村种粮大户王占定说,今年6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防虫害用上了植保无人机,“‘黑匣子’真神!喷多少药、多少面积,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绿色优质才能卖出好价钱。”
  一个个项目区里,硬件强起来,软件跟上来,新品种、新技术、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聚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少的、好的调上来,多的、非优势的减下去,田野里激活新动能。
  “500元”——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一方面,项目区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亩均可以增加综合收益约500元。
  “渠道三面光,10分钟就把水送到地头;机耕路硬化,运输车辆能到田间。条件好了,今年种完小麦又抢种一季蔬菜,一季变两季,多赚8000元。”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凤云村种植大户阚明航乐得合不拢嘴。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给力的投入。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今年10月,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种粮主体更有底气。
  建设高标准农田,还将兼顾数量与质量。各地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为土地持续“减肥”“节药”、补充“营养”,破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