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焦点》周刊近日发表题为《无声的制度变革:我们正在复制“中国的资本主义”,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文章称,西方国家正经历着无声的制度变革——提高政府的市场参与度。这背后有一个令西方不安的事实:中国是我们时代的心脏起搏器——我们正在以一种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追随中国。
在(与中国)的制度竞争中,西方并没有拒绝“中国模式”,而是以“国家资本主义”回应。这具有五个特征:
第一,在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体系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动力,而且以空前的力量将额外的资本推向了市场循环。它不仅可以刺激经济,还可以扩大规模。
第二,西方正在改变其作为福利国家的形象,养老金、长期护理、健康和失业保险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国家福利,而是作为一种相互保险。
第三,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数字化进程中,国家正在成为推动力。中国通过国家激励计划,制定法律要求和投资项目,担负起发起者的角色。中国政府称之为“工业政策”。
第四,国家不仅为企业制定法规,而且自身也越来越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例如,美国总统拜登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计划,要与中国竞争。今年,美国的国家债务(与GDP之比)预计将达到133.64%。
第五,“无声的体制变革:西方做得像中国一样”。这场无声体制变革的秘密榜样是“中国模式”。中国的高增长率和加快的创新步伐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美国。拜登也对这个东方大国的发展印象深刻。他在对国会参众两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出美国战后最高的政府预算,以应对与中国所谓的“制度竞争”。
这是西方有史以来最悄无声息的系统变革。我们不必庆祝这种转变,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只有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能发展出更好的想法。
“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他们有理由这样做”,知名记者和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前不久为《纽约时报》撰写的这篇文章掀起一场大辩论。作者说,“中国仍然可以搞定大事。美国则不然。”具体而言,中国领导者专注于真实的成功指标,他们非常注重业绩——尤其是围绕就业、住房和空气质量。相比之下,美国政客的“执政已经成为体育竞技、娱乐或仅仅是无脑的部落战争。难怪中国视我们为一个衰落的帝国,靠美国‘例外主义’的余灰为生。”
中国特别是“中国VS美国”的话题在美国舆论场中一直很热。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这场大辩论,无疑也是变化的一个注脚。《纽约时报》网站显示,这篇文章下方的留言达到2018条,浏览这些评论,可以发现似乎比弗里德曼的文章更精彩、更尖锐。
按读者推荐数量排序的留言榜里,置顶一条写道:“为什么中国要尊重美国?当一半美国人认为科学是一种阴谋论时,这充分表明美国公民已不是最好的人民。美国不需要担心中国,它需要担心自己,并且永远不要想到或说出‘我们是第一’这句空洞的口号。”排名第二的留言是:“为什么他们(要尊重美国)?当中国在规划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我们正忙于两党斗争,一项1.9万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拯救法案在国会滞留数月后两党仍未达成共识;当中国只花一周时间建造两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时,美国人仍在讨论口罩和漂白剂注射是否有效……毫无疑问,21世纪是中国人的新世纪。”
“为什么他们,或者任何国家,会尊重我们?我们也不尊重其他国家。我们告诉几乎所有国家到哪里去买天然气,应该选谁,应该炸死或杀死谁,应该和谁交朋友等等……这对中国是例外,他们不会被任何人欺凌,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有一个住在上海的美国人,以亲身感受对比中国与美国十多年来的巨大发展落差后,得出结论,“比起美国的重生,我对中国的崛起更有信心,虽然这对我这样的美国人来说很悲哀。”
在这些留言中,不仅有情绪的宣泄,更有深刻的思考,试图挖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以及“美国病”的深层根源。其中有对体制的抨击:“华尔街寡头、科技垄断企业和军工联合体,这些真正控制我们国家的势力,会放弃过去30年积累的巨额财富和权力集中吗?我们是财阀而不是民主政体。”有对美国自身品格的质疑:比如傲慢,“我们正在因毫无缘由的骄傲和傲慢窒息。不仅仅是在中国,包括在全世界,我们作为一个群体被视为自私、不诚实、不尊重、不值得信任的吹牛者。我们的品格比我们的基础设施崩溃得更快。”比如反智,“相比其他工业化国家,美国的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美国人也是反知识分子……这样是不会‘赢得未来’的”。正如有美国网友一言以蔽,“中国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自己才是问题。”
有人认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主导地位是拜欧洲自相残杀的战争和亚洲的欠发达所赐。但这是暂时的,亚洲正在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要习惯这一想法。”“世界需要一种新的力量平衡,”西方大国只是权力的一极,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可以有不同选择,其他大国的崛起将成为力量平衡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有人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