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引发全民热议,而在人工智能各细分赛道,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跑”。
济南高新区是全市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区,拥有上下游企业超500家,山东省首个人形机器人也诞生在这里。毫无疑问,济南高新区已拥有机器人产业的先发优势,且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日渐凸显。济南高新区该如何发力,争取早日把先发优势演变成比较优势,支撑济南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工业机器人: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条
走进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一条车轴全自动生产线出现在眼前,这条生产线部署10台机器人,180秒就能完成车轴组装从上料到部件焊接的全流程工艺,该产线是奥太电气为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
奥太电气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用焊接装备研发制造企业。该公司自2014年开始研发机器人装备,2024年,年产机器人焊接装备300台/套,实现营收超2亿元。“机器人业务成为我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预计未来几年,规模还会快速增长。”奥太电气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付晓腾说。
山东聚远科技有限公司是典型的产学研融合型企业,该公司联合上海交大团队,专注工业机器人研发,其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冶金、化工、电力、石化等产业的生产一线。据聚远机器人总经理刁振中介绍,该公司在机器视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业务发展迅速。不久前,聚远机器人在济南高新区购置一处标准化厂房,用于小型化机器人生产。未来,该公司希望把产品从工业机器人拓展到服务机器人。
当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高新区拥有以奥太电气、翼菲科技、山东新松、国网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头部企业。国网智能的巡检机器人覆盖全国20余省份的变电站;浪潮智能仓储能将工作效率提升4倍。相关企业聚焦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焊接装配等传统机器人的生产制造,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济南高新区正引导企业聚焦智能物流、重点工程和特种行业焊接等领域,研发具有牵引性、支柱性的重大机器人产品和装备,提升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
机器人新业态:迎风起势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2024年,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仅用两个多月就开发出山东省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创造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之最,填补省内空白。2025年,更加智慧的R2“行者泰山”问世,这款机器人接入DeepSeek-V3模型,具备人机交互能力,还能做出抱拳、握手等精细动作。优宝特现已完成A轮融资,正在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全面发力。
“大笨,给我来杯咖啡!”这段时间,一条机器人倒咖啡的视频广泛传播。视频中,小型机器人取纸杯、倒咖啡、送咖啡,一番动作如行云流水,还能完成人机互动、自动充电等动作。这款机器人的核心算法是山东矩阵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矩阵软件最开始专注大宗物资称重物联的智能应用,公司规模逾亿元。2024年,基于前期的技术积淀,该公司进军具身智能新赛道。“相比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的动态平衡,具身智能算法更复杂,研发团队正努力寻求突破。”公司董事长谭旭明表示。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领域,济南高新区具有先发优势。依托齐鲁软件园的人工智能岛,高新区超前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业态,打造具身智能研发基地;集聚创新资源,牵头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大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依托重点商圈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机器人核心技术:加速“上新”
3月19日,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发布了分布式智能云战略。公司总经理颜亮表示,将联合生态伙伴共建智能化生态,点燃未来“新引擎”。
神思电子的人工智能业务突飞猛进,该公司的AI智能体能够综合分析多种数据,如视频、图像、语音和文本等,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决策。该公司还推出数算法全要素融合调度平台,接入强大的算力资源,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满足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
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实现自主可控至关重要。济南高新区聚集浪潮集团、博观智能、神思电子、比亚迪半导体、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中移齐鲁创新院等一批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大数据以及芯片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及研发平台,在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具备优势。目前,矿山、教育、医疗、应急、养老等领域的垂直大模型正加速“上新”,应用迭出。
高新区在机器人领域还拥有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上济南高新区牵头设立的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辖区已形成科研平台优势资源。
“我们正积极推动‘AI泉城’赋能行动,拓展工业、医疗、养老等场景应用;建设齐鲁软件园等创新平台;发展壮大骨干企业,打造‘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场景应用’全链条集群。”济南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王从磊介绍,高新区将通过政策牵引、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推动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跨越,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济南成为北方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