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电力产业的先天优势,然而在济南高新区,大到550吨的大国重器,小到单手可持的电力巡检无人机,神秘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这里的电力装备产业敢与沿海城市“叫板”。
近几年,济南高新区逐步在电力装备领域拥有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企业,2023年,高新区电力装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含储能装备及电力能源装备)。
大国重器,征服“大湾区”
10月18日,在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所属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两台几层楼高、550吨重的“巨无霸”,柔直变压器单台价值3000万至1.3亿元,如此庞大的设备要一次性完成生产、一次性通过全部出厂试验,方能发货。
2022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世界首个异同步背靠背工程全面建成。该工程装配了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承制的13台柔直变压器。当时,国内多家电力装备头部企业参与竞争这一巨额订单,山东输变电凭借最优性能指标一举胜出。
当年,山东输变电提供给大湾区的柔直变压器为首次自主研制,多项指标参数在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中占据绝对优势,填补全球低损耗大容量柔直变压器自主研制的空白。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技术总工孙优良依然记忆犹新,“客户将我们的产品与同行产品进行比对,发现我们的产品比竞品每年能节省17万度电,8年下来,光减少的损耗就能把13台柔直变压器的采购成本省下来,且我们的产品重量轻30吨、长度短2米,因此一举中标。”孙优良说。
山东输变电拥有世界上单厂产能最大、工装设备最先进、试验能力最强的电工装备制造基地,年变压器产量突破1亿千伏安,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先后为31个变电站提供240余台高质量产品,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40亿元。
小巧机器人,技术很硬核
走进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地上巡检机器人机械手灵活伸展;输电线路绝缘包覆机器人眨眼间就给电缆涂上了绝缘层;防坠导轨验收机器人一番动作行云流水;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几秒钟就把绝缘涂料从电缆上完整剥离……户外测试场,最新款的电力巡检机器人活动空间更广阔,只见机器人躲路障、查电表、拍照片,忙得不亦乐乎……“这款机器人自带雨刷,雨雪天照常翻山越岭,满电状态下能续航8个小时。”现场试验人员说。
高压线路检修主要依靠人工和飞机两种方式。一些地区地貌复杂,靠人力巡检不仅工作量大,还难以保证质量和安全,连无人机也存在许多盲区,电力巡检机器人应运而生。早在2000年,国网智能就开始了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并一路成长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02年,国网智能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同年,该公司承担国家“863”项目,开始研发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经历数代更迭,形成7大系列20余个品类的电力机器人家族,产品和服务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海外。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机器人实验室已在国网智能落户。“我公司累计全国在网服务机器人有3000多台,部署在2600多个站点。”国网智能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岩介绍。
优良生态,产业加速协同
不久前,高新区审批服务部邀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参加了一次论证评审会,评审会的核心就一件事:山东输变电42台大型变压器将陆续为国内多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送,审批、交通等部门联合护航,确保运输车辆通行安全。目前,这批变压器设备已经陆续起运。
“我们的大型变压器由20多万个部件组成,40%以上的零部件(材料)在高新区及周边完成采购。设备的软件也是本地信息技术企业提供的。”孙优良告诉记者,高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领域的雄厚产业基础让山东输变电如鱼得水。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经理李华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自198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基于微型计算机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来,积成电子深耕能源电力40年,在电力自动化领域产品线覆盖电力系统各环节。在很多电力工程中,积成电子都要和上游的一次设备生产企业、下游的控制软件研发企业进行协作,山大电力、山东鲁软等企业都是积成电子的合作伙伴。
当前,我国正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双碳”是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载体。8月23日,济南高新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依托山东电工时代、亿恩新动力等储能系统集成商,高新区正大力招引培育行业龙头和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以高标准打造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抢占在新型储能领域的话语权。
“未来,高新区电力装备产业将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数智驱动、跨界融合的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集聚区。预计2025年,该领域将累计诞生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项。”高新区发展改革和科技经济部工信办公室副主任孙菡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