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高新区完成全省最大规模“跨省通办”

发布日期:2021-03-26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总部企业的登记事项变更了,全国各地子公司跟着变更成了一个大工程。咨询政策流程、准备申请材料、跑政务大厅、邮寄证明文书、联系股东签字……反复N次,耗时费力。在济南高新区,这些难题正成为历史。
  “网通”+“人通” 多地协同办理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刚刚过去不到两周时间,3月19日,总部在济南高新区的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从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次性拿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河南、天津、湖北等地的十几张营业执照。这正是总理所说的“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的“跨省通办”模式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高效实践。
  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山东中商惠民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因业务发展需要,今年初更名为“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来,分布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几十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都要进行股东名称变更。公司在办理股东名称变更登记时,向工作人员说起“后续要全国跑变更,很犯愁”。工作人员立刻想到了用“跨省通办”模式,提出帮助企业完成异地登记。
  据高新区审批服务部经贸商事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简单地说,跨省通办就是工作人员揽过来服务对象的活,在政务服务网“网通”的基础上,与其他省市兄弟单位沟通,实现最为关键的“人通”,省下企业的时间和路程,铺平畅通天下的政务服务高速公路。这需要综合运用超前服务、远程网办、告知承诺、数据共享、材料互认、免费邮寄等方式,减少服务对象跑路和材料重复提交,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一地受理申请、多地协同办理”。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要把诉求告诉他们,他们负责办理!”中商惠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梁总对办理过程非常满意。一周多的工夫,就完成了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各地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变更登记,公司在家门口拿到了新执照。这是目前山东省内完成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跨省通办。
  围绕企业生命周期 提供全过程服务
  跨省通办不同于省内审批,面对不同平台、不同工作流程、不同环境的对接与磨合,必须以强力的“帮办代办”服务为支撑。工作人员不但要指导企业准备材料、完善信息,还要与各地登记机关及时沟通、无缝衔接,依照对方的填报标准和工作要求及时调整方案、修正材料。帮办跟办服务人员说:“我们花点时间多沟通一下、改改材料,就能帮企业节省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这点付出是很值得的。”
  高新区审批服务部以全省首推的企业登记“自贸通办”为开端,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跨省联办等合作方式,根据“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要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积极践行寓服务于审批全链条理念,为中商惠民科技集团等各类总部企业提供“全过程无忧”服务。这是高新区审批服务部发挥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大胆创新,主动求变的一次生动实践,标志着济南高新区积极落实总理要求,不断领跑跨省通办,开启政务服务“一个窗口帮全程、一扇门里走天下”的全国通办新模式。
  近年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面推行“全区通办”“全市通办”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仅今年以来,高新区共通过“异地通办”方式办理业务17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未来,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将充分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持续释放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红利,继续贯彻“以企业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换位思考,从群众办事视角出发,梳理更多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设立跨省通办专窗,主动建立跨省通办快速沟通联络机制。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水平,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监督指导、畅通反馈渠道等方式,提高跨省通办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在“一件事一次办”的过程中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