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在“丰收”与“团圆”里读懂中秋月

发布日期:2018-09-2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又是一年中秋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的经典诗词,如同朗月一样照亮人们的内心。
  而提到中秋节,人们总会想到团圆。确实,在中国传统文化叙事里,团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轮中秋月以其圆满,最能体现团圆的文化意境。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团圆都会成为一种集体流淌的情感,人们也会为了团圆不远千山万水、不辞千辛万苦。
  团圆是一种圆,丰收也是一种圆。就在这个中秋节前一天,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丰收节这一天,既具有时代价值,也具有历史意义。丰收节与中秋节接踵而来,“丰收”与“团圆”构成了一个完整中秋。团圆让丰收有了意义,丰收让团圆有了境界,有丰收的团圆才是高质量的团圆。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今天,我们礼赞丰收,就是礼赞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价值,就是礼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经由奋斗而来的丰收,成就了高质量的团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无论是丰收,还是带着丰收的团圆,都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汗水,需要经年累月付出。昨天埋下的是今天的果实,今天埋下的是未来的种子,任何一个想要秋天有所收成的人,都不会忽视春天的播种。在这个收获的日子里,“喜看稻菽千重浪”,其实“千里浪”里还有“千层汗”。时代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技术进步,或许不再需要“锄禾日当午”,但“汗滴禾下土”的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有时为了丰收,团圆要暂时作出让步。在这个时空骤变的大流动时代,很多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在他们心里,同样萌动着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想着爸爸妈妈张罗的一桌好饭,甚至想给家人张罗一桌好饭。可是,身上还有着沉甸甸的担子,因为对未来还有美好向往,因为信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只能一轮明月寄相思。对于不能回家过节的人来说,只有拼搏奋斗,才能让不回家变得更有意义。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让我们在“丰收”与“团圆”里读懂中秋月。“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奋斗才会心安,我们今天所有的奋斗,其实都是为了“丰收”与“团圆”。因为有着这样的精神纽带,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实现了统一,中秋才能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
编辑:姚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