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环境乱糟糟的,苍蝇蚊子到处都是。现在街道干净整洁了,大家维护环境也自觉了,住在这心情都好了。”腊山街道前周村村民杜绪兰向记者描述了村内的变化;同样,在玉清湖街道龙王庙村,村民们每天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湿地旁边盛开的鲜花、洁净的道路和绿油油的苗木,这让村民们打心底里骄傲。
村民们身边的变化得益于乡村文明行动在槐荫的开展。今年3月,槐荫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文明行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全区重点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汇聚多方合力,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等工作,让文明乡风浸润了槐荫大地。
“城里热、城外冷”是过往城市环境改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槐荫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发现,问题常治理常反弹,投入不少,成效不好。今年4月,区委主要领导在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会上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根源还是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无形的藩篱,客观上是因为城乡投入不均衡、社会保障不统一、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体制机制原因,主观上一些老百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民俗民风等还没有适应城市化的进程。”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让村里“热”了起来。围绕解决客观问题,槐荫区在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上加快步伐,加大投入,优先发展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修路、筑桥、通河道,一大批为民惠民举措已经在路上。同时,真正要实现乡村文明、乡村振兴,解决群众主观上的问题,改变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民俗民风要走在前面。要改变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应了那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中,槐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支部牵头负责,分片包干,党员亮身份,组织开展邻里互学、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文明行动的槐荫样本。
——走进腊山街道王府庄村,一幅村“两委”成员网格责任区示意图十分醒目,只见全村被划分成了黄、绿、蓝、橙、紫五个色块,每个色块下则对应着一个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名字,全村哪一个区域、哪一条街道、哪一户归谁负责一目了然;在吴家堡街道席庄村,村民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花草,却因缺少整体规划影响了街道的整体美观。为此,村“两委”干部率先带头,移走了影响规划的树木。75岁的村民汤正芳不舍得挪动种了多年的花卉,包挂党员席景亮主动上门劝导,最后汤正芳将大门前和院子里的花卉移植到了村前,扮靓了席庄村这个大家庭;在腊山街道张庄村,党员主动作出“一句话承诺”,认领岗位与任务……
——让村民们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身边的变化,还有党员的付出与担当。如今,槐荫每个村最显眼的位置,都竖立着党员“亮身份”公示牌;全区101个村(居)共划分655个网格,由5000多名农村党员进行包挂,大家带头做好入户宣传,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带头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带头参与村容整治,带头劝阻不文明现象。
——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乡村文明行动中。前周村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50名党员、280户村民全部参与活动。龙王庙村制订了村规民约,村民们主动对红白事从简处理,现在办白事时都是“一锅汤”,白菜、豆腐加两个馒头,整个白事全部完成花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在腊山街道张庄村,村民结婚、生子、祝寿都会走进村里的宴会厅,全村上下一个标准,再也没有了攀比与浪费。 为防止问题反弹,槐荫区坚持从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抓起,从屡禁不绝的顽疾入手,成立四个督查组,对101个村(居)逐村进行督导考评,形成问题清单,由街道负责逐项销号,目前共督导销号问题700余个。区城管局与各街道开展了“垃圾死角歼灭战”,清理各类垃圾死角2095处2.6万立方米。同时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完善环卫设施配置,先后配置了482名农村保洁员,补配垃圾桶4000个,增配3吨垃圾压缩车3辆、4吨小型洒水车10辆,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环卫一体化水平。
如今,在村委和干部党员带领下,“人人支持乡村文明行动、人人参与乡村文明行动、人人维护乡村文明行动成果”正在成为槐荫广大村民的共识,乡村文明行动在助力城市形象提升的同时,更让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