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12-28
信息来源:
昨日,中共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后5年,槐荫区将不断深化“一二三四”发展思路,以建设经济强区、现代新区、文化名区、宜居美区为主攻方向,全面实现“五年大变样”奋斗目标,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省会新城区。建设经济强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建设现代新区,确保5年内国内一流、功能齐全、现代时尚的西部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建设文化名区,以“十艺节”举办为契机,全力以赴加快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及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大厦等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宜居美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30%
5年来,槐荫区深化了“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双轮驱动、打造三大片区、培育四新特色。“一个目标”就是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2000亿元。“双轮驱动”就是坚持“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并重,两个动力助推槐荫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大片区”就是把槐荫151平方公里划分为3个50平方公里进行打造,济南西站片区约50平方公里突出“新”,京沪高速公路以西约50平方公里突出“水”,二环西路以东约50平方公里突出“特”。“四新特色”就是新槐荫精神、新槐荫作风、新槐荫速度、新槐荫模式。
2007年至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由155.4亿元增长为262亿元,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9亿元增长为14亿元,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6.6亿元,年均增长2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0元,比2007年多3772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5年来共引进投资600多亿元。
5年来,槐荫区坚持以大拆迁促进大建设,打赢了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攻坚战。紧紧把握2011年6月京沪高铁通车和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两大时间节点,全面加快场站一体化、村民安置区、南水北调、腊山南片区等重点项目和水、气、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济南特色、全国一流”为目标,精心打造高铁客站机场化管理品牌,营造了“好客山东、魅力西城”的浓厚气息,济南西站成为展示省会新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
5年来,槐荫区每年确定的涵盖教育、医疗、社保、文体、住房、救助、就业等民生问题的为民惠民“十大行动”、“百件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投入连年加大,仅今年民生投入就超过5.2亿元,使更多的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引入国际安全理念,槐荫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创建成功的“国际安全社区”。
将西部新城打造成全市发展“最”高地
建设经济强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努力实现综合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再造两个槐荫的目标。努力将西部新城打造成为“现代之城、时尚之城”、“人文之城、文化之城”,使之成为全市建设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力度最大的发展高地。
建设现代新区。确保5年内国内一流、功能齐全、现代时尚的西部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同时全面拉开55平方公里大建设框架,初步展现“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文化新高地、城市新中心”的独特魅力;老城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阳光新路商务区等四大“特色街区”建设基本完成并形成泉城西部新商圈,经十路、纬十二路、二环西路高架路黄金“双十字”区域三条经济发展隆起带形成集聚效应和靓丽景观;以济西生态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片区”基本建成,形成湿地纵横、碧水绕城的独特生态景观。
建设文化名区。加快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及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大厦等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级文化院团西迁以及艺术家之家等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文化资源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演艺、动漫、展览、美术、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竞争力强、文化品位高尚、文化魅力独特的现代文化名区。
建设宜居美区。规划建设西部十大生态公园,力争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建成区城市道路保洁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每年民生投入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的50%
以统筹推进十大民生工程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全区48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一是教育爱心工程,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0所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并力争建设3~5所在全市、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学校,引进建设两所以上优质高中,努力创建“省级教育示范区”。二是救助慈心工程,继续每年筹集4000万元,广泛开展“扶危济困送温暖”活动,建立动态救助机制。三是市政称心工程,推动市政管理向城郊和农村地区延伸。四是社保暖心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就业安心工程,确保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六是健康放心工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七是住房舒心工程,确保拆迁居民早日乔迁新居,扎实搞好危房改造和公租房、农村住房建设,实现群众安居乐居。八是文体怡心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动槐荫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九是社区贴心工程,以“十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为依托,完善就业援助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文体教育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十是文明凝心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跨入省级文明区行列。据了解,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每年民生领域投入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
(本报见习记者 李雪梅)
转自:《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