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11-02
信息来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2007年12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说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说到社会发展,从1988年到2011年,23年时间,济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才工作中,1988年,济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并将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23年间,各方面人才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23年间,那群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精英——— 拔尖人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播洒在泉城这片热土,收获的是泉城的腾飞。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经典台词,让人记忆犹新。此话并非戏言。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而在众多人才中,拔尖人才可谓翘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拔尖,即出众,超出一般;人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由此可见,拔尖人才就是超出一般人才的人才,也就是人才中的人才。
将手中的日历翻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改革开放求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大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行各业都急需找到“带头人”,谋求更好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意识到拔尖人才对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性。
1988年,济南迎来了人才工作的春天,吹响了人才发展的“冲锋号”。这一年,济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建立了选拔管理制度,并正式部署市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
当年,45人获得首批拔尖人才称号。他们当中有城市规划师、学者、医生、作家……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和所在的领域中,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只是济南吸才引智的开始。我市先后在1989年、1999年和2005年,出台了多项政策,不断健全完善选拔制度,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已有634人、792人次获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荣誉。这些拔尖人才在各行各业,为建设美丽泉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人才不拘一格,英雄莫问出处
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在诗作《感怀》中写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俗语“英雄莫问出处”正出于此,这也是千百年来人才选拔的原则之一。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选拔联系的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龙头”。
对于这些“龙头”,济南在选拔之初就确立了“注重成果、贡献,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这条准则,让当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还不到30岁的杂技明星,出现在首批拔尖人才的光荣榜上;也让“工人发明家”能以其国家发明二等奖的成就,列入第三批拔尖人才的管理;更让“农民养兔大王”和专家、学者一起,当选为第五批拔尖人才。
1999年,济南出台了专业技术拔尖入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坚持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受身份、技术职务、资历限制,以对社会贡献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质量,宁缺毋滥”。
“不拘一格”,正是这个选拔人才的关键词,降低了拔尖人才的准入门槛,跳脱了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束缚,让济南的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在23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新鲜与活力,仍旧为济南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
■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吸才引智、选拔拔尖人才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促进、推动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说,不拘一格降人才、降低拔尖人才准入门槛,是为了把有“真本事”的人才全部收入智库;那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则打破了隶属关系、地域界限,把济南内外的优秀人才都纳入选拔视野。
2000年,市委、市政府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让“客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全国叫响;随后几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面向国内外选聘了113名知名专家、学者,其中院士7名、博士生导师41名,教授、研究员87名,海外专家10名。此举在全国引起强烈轰动。
2005年,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变成了“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客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也被纳入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体系。
变化是细微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第八批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出现了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山东大学等诸多院所的88名市外、省外高层次专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关心、支持和参与济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
■ 爱才敬才,送上温馨服务
降低门槛、打破地域界限……通过多种方式把人才吸引到济南后,如何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管理就是服务,让优秀人才享受到优质服务,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也是组织部门建设温暖的知识分子之家、人才之家的追求。
近年来,济南出台多项制度,让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其中,建立了联系人才制度,各级领导通过通讯、信函、面谈等形式,听取市级拔尖人才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帮助、协调和解决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每个拔尖人才不仅能在生日当天,收到市委组织部送来的蛋糕、鲜花,还能收到赠订的报纸、杂志,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查体和每年一次的疗休;每年新年前,他们都会接到慰问信、慰问品。
同时,济南针对拔尖人才管理建立了教育培训制度,每年通过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培训与政治理论培训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管理期内的市级拔尖人才进行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其创新创造能力,近两年还成功走出国门,在德国、澳大利亚举办了提升创新能力培训。
另外,组织市属单位以外的拔尖人才,结合专业特长和济南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每年举办各类讲坛近30场,听讲人员近万人。
动态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技术津贴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这些,都把拔尖人才凝聚到党和政府的各项事业中,让拔尖人才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热爱,也让他们从心底里把济南当成了自己的家。
23年,弹指一挥间。在这接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济南的拔尖人才队伍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拔尖人才管理工作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开始;未来,济南将不断改进和加强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济南人才高地,为构建和谐济南写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