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7-13
信息来源:
人才发展,规划先行。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勾画未来10年人才发展蓝图。目前,我市已出台《济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宣传文化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个专项规划,10个县(市)区也全部完成本地区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我市上下贯通、左右配套的人才规划纲要体系初步建成。
从2010年起到2020年,是济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必须加快人才发展,加快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而没有规划,人才发展就会缺乏科学目标定位和全局、长远的考虑,就可能出现随意性、盲目性。
人才发展 规划先行
2010年8月19日,对我市人才建设工作意义非凡。当天,市委、市政府印发《济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市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纲要》主体内容约1.4万字,明确了今后10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三大人才聚集区,全面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七项人才政策和十项重大人才工程。《纲要》既与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相衔接,又充分体现泉城特色。
一时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八个字,成为响彻泉城的旋律。近一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人们围绕人才发展规划的学习贯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政策、破解难题,开创了人才工作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已逐步成为共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已层层开始付诸行动,人才政策创新的举措已在许多地方纷纷出台。
2020年济南跨入全国人才强市行列
到2020年,济南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产出高效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集聚大批优秀人才,人才在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国内一流人才高地,跨入全国人才强市行列。
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区域人才总量在当前120万人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5%,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主要劳动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60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45%。人才的分布、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合理。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省会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高端人才集聚明显,到2020年,区域人才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才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大幅增长,人才贡献率明显提高。人才环境显著优化。搭建更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制度,建立更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创造更优质的人才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济南建设成人人向往、争相汇聚的创新创业乐园。
创新体制机制带来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围绕激发人才活力、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向开展政策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公共服务、创造发展环境的职能转变,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强化人才评价的引导功能,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方式,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形成人岗相适、用当其时、各展所长,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纲要》提出,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健全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人才表彰奖励项目,建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贯通政策,逐步实现异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人才合法权益。
政策突围 破解难题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才资源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流动性极强。科学培养人才,广泛集聚人才,用好用活人才,都需要体制和机制做保障。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力推人才新政,才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方面,我市打破体制、单位和身份限制,扩大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范围。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行政岗位实行聘任制,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开辟通道。有计划地选派党政人才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定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到企业任职或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保障措施和社会保险衔接办法。
重大人才工程聚人才
立足发挥省会优势,坚持高端引领,把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打造人才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设计实施了十大重点人才工程,吸引凝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省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纲要》中的一大亮点。据介绍,这十大重点人才工程由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泉城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创业人才扶持工程、“济南名士”打造工程、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和泉城人才环境优化工程等组成。围绕大局解难题、依托项目聚人才,是我市人才工作服务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泉城学者”建设工程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作为招标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选聘高层次人才解难题促发展。今后我市将立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难题,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方式,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才、项目、产业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组织管理方式,促进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推广“泉城学者”建设工程的经验,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我市还将优化人才的成长、发展和服务环境,形成人才环境比较优势。围绕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人才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具有济南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