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7-13
信息来源:
去年以来,市中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人才高地为目标,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召开全区人才会议、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人才市中这一创新发展驱动的强大引擎,谱写了人才事业的新篇章。
人才规划与发展规划同步
“经过几次修改完善,今年1月,《市中区2011-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正式以区委文件颁布。整个人才规划与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一致——— 以特色人才高地助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重点吻合——— 以重点队伍建设和人才重点工程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指标匹配——— 以人才指标对应发展指标,成为全区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围绕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进行规划调研,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区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孙延丰说。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确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充分证明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在市中区已经确立。
人才资金三重保障
为推进人才工作开展,保证人才开发,区委、区政府坚持投入优先,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增加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将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从原来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每年260万元,用于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发放津贴、走访慰问等。目前,享受或曾经享受区委区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有118人,极大激发调动了各类人才服务市中、奉献市中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科技扶持资金。2010年区财政列支科技扶持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对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扶持奖励。今年,科技经费将继续增加,并将与全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奖励扶持政策挂钩,从而发挥更好作用。三是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去年投入460万元,先后资助了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商务企业,服务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人才工作网络健全完善
在调整充实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着力健全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人才工作网络机制。首先,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在有关部门、各街道、部分驻区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员72名,明确联络员各项工作职责。其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工作督促检查制度、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等。人才工作实现了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和辖区驻地企业延伸,全区人才工作实现了网络化覆盖。
人才工作目标考核“量体裁衣”
2011年1月,市中区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人才工作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为了体现考核目标的科学性,既考出压力又考出动力,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考评办“量体裁衣”,结合各部门实际制定考核标准,突出部门主要负责人抓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人才工作的主体作用,突出“六支人才队伍”主管部门的牵头责任三个重点,紧紧围绕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关键指标,给每个单位确定了六大类、具体指标不等的考核标准,内容简洁,数据简约,操作简便,强化了考核的实效性。
人才重点工程项目化管理
为增强党管人才的凝聚力,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促进,市中区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了“金融商务人才”集聚工程、社会工作人才“燎原”计划、高层次人才“三百”计划、城郊特色农业人才开发工程、“市中英才”打造工程等五大人才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模式,以人才工程项目化运作,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开发,努力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人才高地。“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就是把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将每项人才工程细化分解为一项项不同的任务,明确负责单位和完成时限,采取前期指导、过程控制、跟踪管理、综合协调等科学、规范的流程推动工程目标的实现。对此,专门出台了《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的意见》,今年,全区将以实施五大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为载体,在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党管人才常态工作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推动整个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人才培训模式多样化
积极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分层次、按类别、多样化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区委组织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培训班,让各类人才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同时,将“市中英才”纳入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范围,各类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既提高了培训资源利用效能,又增强了人才培训的效果。区财政局、区工商联、区经信局、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还采取推荐参训、开办远程教育教学、建立技工实训基地、举办田间学校、免费送学上门等形式,加强对各类人才培训。截至目前,通过各类培训形式(党政人才除外),累计培训各行各业拔尖人才268人,方式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培训模式逐步建立。
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
坚持一流人才、一流服务,让高层次人才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对3批97名“市中英才”以区委、区政府名义授予称号,并给予工作津贴。同时,开展健康查体、休假疗养等活动,切实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去年以来,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需要,开始推行与工作绩效紧密挂钩的人才激励奖励机制,如在选拔金融商务人才中,把区级经济贡献作为选拔和奖励的依据,对贡献大的给予每年6万元的奖励,并享受金融公寓住房优惠待遇,对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专门设有资金奖励。这些举措,有效激活了人才的开发引进,更提升了产业竞争优势。
人才服务全方位优化
市中区紧紧围绕落实推进全市“百千万”引才工程,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区委组织部联合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制定了《关于落实推进“百千万”引才工程的意见》,分三个层次,制定出台了不同的服务措施。如针对百层次人才,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针对千层次人才,实行扶持奖励制度;针对万层次人才,登记入库管理,为其办理户口,免费办理档案关系转接等。此外,还探索建立了双向兼职、特聘专家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智力流动鼓励政策,积极开展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在此基础上,全区各部门整合各类资源,深化为人才服务。区经信局、区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十几家银行先后为20余家创业型企业提供贷款,区工商联还与齐鲁银行推出“诚信贷款”业务,累计贷款金额过亿元;各级领导干部建立联系人才制度,实行“一对一”联系、“点对点”服务,千方百计为驻区人才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建立人才双向分类评价机制
横向分类。在划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行业和人才分布情况,进一步细化类别。如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将金融商务人才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了选拔管理办法,加大了培养引进力度;为加强社工人才开发,将社区专职工作者作为一支基础力量进行培养,建立了准入、培训、管理、考核、退出等机制,营造了重视社工、发展社工的氛围。纵向分类,对人才实行梯次、递进式培养管理。如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主要负责人定为领军人才,由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管理,将规模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定为高端人才,由经信局、国资委等部门管理;将具有发展潜力中小企业主定为企业英才,由民营局、工商联等部门管理。“双向”分类评价,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增强了人才工作的成效。
开展人才工作“百点”创建活动
在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将创建“人才工作示范点”作为各单位、各部门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人才工作“百点”创建活动。不同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特点,确定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人才工作示范点,规定每年每个部门必须建设1-2个,可以是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也可以是各类园区、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各类人才创办的实体等,每年达标验收一次,力争五年达到一百个。目前,各单位上报示范点20个,明年新一批的示范点也在筹划之中,此项活动调动了各单位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