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5-04
信息来源:
作者:刘晓群实习生纪静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搅拌机、两面脸”。而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陈茂英在几十年的调解工作中,对这一说法做了全新的诠释——— 调处纠纷时用亲情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这位64岁的调委会主任,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以自己的诚心和真情赢得了村民的爱戴。
历城区彩石镇大龙堂村是一个有500多户、2180多口人的大村,由于村子大,人口多,再加上近年来高速公路修建、土地流转开发、村庄整合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作为大龙堂村党总支书记、调委会主任,陈茂英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厚实的法律基础,独到的科学睿智,化解了该村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矛盾。
一场人命关天的纠纷在她手中平息
陈茂英从事调解工作多年,普通的民间纠纷,经她参与处理解决的不计其数。即使是非常棘手的案件经她采取各种调解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都能巧妙地解决。在调解过程中陈茂英会建立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回访笔录,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制定书面协议书,做到事事有根据,桩桩有结果,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2010年6月,村民王某与妻子刘某因家庭矛盾发生争吵,刘某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尽。刘某的娘家人不甘心,准备组织人员到王某家里大闹一场,眼看着一场群体性事件在所难免。王某的家人想到了陈茂英。陈茂英也有些为难,毕竟人命关天,调解起来难度肯定非常大,可不立即调解,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想到这里,陈茂英横下一条心,决定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要将矛盾纠纷化解。刘某娘家在离大龙堂村十多公里外的村子,而且是山路,陈茂英和王某一个本家不顾天黑路难走,当晚赶到了刘某娘家住地。气头上的娘家人话说得非常难听。陈茂英就采取“排泄调解法”,先用好话安抚他们,同时对死者寻短见表示悲痛和惋惜,并让他们把想说的话都释放出来。待他们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之后,再利用“兑现承诺法”,根据娘家人提出的条件,结合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加上王某对此事应承担的责任,最终令双方达成共识,并当场签订了调解书。一场人命关天的纠纷终于被陈茂英圆满解决。陈茂英事后回忆:“当时回家已经天亮,虽然一夜没睡,但是心里就像卸下千斤重担一样。”
用实际行动感化村民
近几年,大龙堂村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开发项目,但项目难免影响到个别村民的眼前利益。2012年,村里引进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需要对村里27户村民的祖坟进行迁移。村民们对祖宗很敬畏,祖坟更是轻易不能迁,项目遇到了重重阻碍。陈茂英明白,为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建设,迁坟项目一定要平安稳定进行。她反复认证有多少坟头需要迁,涉及多少户,补偿多少,并为村民选址新坟场,努力改善坟场条件。即使这样,仍有村民不愿意。陈茂英又带头带领村干部亲自帮村民迁坟。统一迁坟的那天,天下起了雨,但是村民认为算好的日子不能轻易更改,陈茂英带着村干部硬着头皮上阵,山路又陡又滑,泥泞不堪,雨水和泥水把他们浑身都浇透了,所有人浑身是泥巴。村民们非常感动,再也没有因为迁坟而闹事。
每个重大事件解决后
都要病一场
自当上调解员的那天起,陈茂英参与调解的案件千余起,重大纠纷二十几起,调解各类矛盾的成功率高达98%以上。她今年已经64岁了,仍然整天忙得团团转,总结近几年来的调解工作,她说“那时候真是很累,事情很棘手,劳心劳力的。但是只要有利于集体,有利于村里发展的,我都尽力去做,就是(破嘴,跑断腿,心里也觉得很美,肩上的担子再重也要扛下来。只要我有事没解决,就睡不着觉吃不好饭,每个重大事件解决完之后我都要病一场,虚弱一阵子。”(本报记者 刘晓群 实习生 纪静)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