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12-26
信息来源:
本报10月21日讯(记者 陈加宝通讯员 申娜)早上8点,由城管、执法、市政、园林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准时出现在各路段,来回穿梭巡查,车上配备对讲机和行车记录仪,对机动车乱丢垃圾行为拍摄,并将信息提供给交警中队,前方收到信息的交警立即布控等候……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联合执法在市中区已成常态,对一些违法问题的处理不再由单一部门执行,而是相关部门一起解决。联合执法,是市中区探索“大城管”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市中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构建“大城管”思路,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现象,动员市民共同参与,构建集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园林绿化、市政养护、数字化监督于一体的“大城管”体系,集中解决市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高效城管、精致城管、和谐城管品牌。经过半年摸索,市中区城市管理正呈现出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出击、从各自行动到合力解决转变的良好局面,市民切身感受到一个透明、和谐、公正管理机制的运营,各部门也体会到资源共享的诸多好处,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得以解决,全区正向宜居宜业目标大步迈进。
理顺体制
“大城管”格局凝聚部门合力
当前很多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已很难靠城管部门独自解决。为攻克这一难题,市中区下发《济南市市中区深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城市管理由部门单独行动向统一行动转变,拉开了构建“大城管”格局的大幕。
今年,市中区将城管民生工作列入突出抓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勤光任组长的城管民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区委常委、副区长挂帅,组织、宣传、财政、国土、建委、城管、执法、环保、农业、房管、市政、园林、规划、卫生、交通、公安、质监、工商、交警等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深化城市管理工作组,区城管局为牵头单位,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协调联动三大机制,探索创新城管体制,协调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为强化考核力度,市中区制定了《深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成立由区纪委、督查室、考评办、宣传部、应急办、城管局等部门组成的考评组(办公室设在城管局),每月对17个街道办事处及城管、执法、建委、园林、市政、农业、环保、交通、爱卫办等部门城管工作综合考核。其中对街道办事处考核实行千分制量化考核,每月将考核情况汇总打分并排名通报,每季度兑现一次奖励,年终总评实施奖励;对区直部门的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每月通报,同时纳入对部门的年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作为评价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能力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各相关部门不再是城管工作的“看客”,而是抱成团、凝合力、出重拳,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分工协作
创新城管联合执法新模式
在“大城管”格局推动下,市中区各相关部门“跨越门槛”,通力协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今年5月份,市中区城管局与市中交警大队启动共管共建机制,
在充分发挥城管、交警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强双方沟通、协调和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双方携手在全市率先开展行车乱丢垃圾治理行动,对行驶车辆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进行抓拍,通过交警系统查处违章车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外,市中区城管局进一步扩展整治内容,利用交警系统覆盖全市的监控网络和中心指挥平台,初步实现对全区主要出入口装修垃圾、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的24小时全程监控,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市中区抽调城管、执法、市政、园林等部门80余人组建应急巡查处置队伍,对全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当场处理,并对整治进度、成效等跟踪督查,深入推进各项整治行动。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整合19个联动部门相对分散的职能,强化城管条块之间衔接配合,同时组建320人的快速处置队伍、570人的社区协管员队伍和1800人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区管线、街管面、居管片、人管块,分层管理、纵横相连、配套联动、严密高效的工作格局。
共管共建
“3G”模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
活力永远来源于基层。在基层“大城管”模式探索中,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在区城管局指导下,推出“3G”城管工作模式,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市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狭隘的“大城管”理念是指部门层面的合作,广义的“大城管”理念则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专管、协管、共管,这就是“3G”管理模式。专管,即由街道办城管委专业化管理,将各自辖区划分成商业区、居住区、在建区等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专人专业管理;协管,即聘请百姓协管员,做好对居民的宣传动员工作;共管,即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引导辖区内驻地单位、部队、学校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共驻共管,多方参与。通过推广“3G”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城管委为主体,责任区、驻地单位、社会团体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管理体系,打造统一管理、密切协作、运转通畅、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目前,市中区现有数字化监督员55名,负责11个街道办事处的日常巡查,每个街道办配备1-3名监督员不等,监督员的日常巡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碰问题”。然而城市管理如果单纯依靠数字化监督员巡查来发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区优势,让市民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畅通渠道反馈给数字化监督员,弥补数字化监督员监管的不足。“‘3G’管理模式使区、街两级在城市管理上实现了直接对接。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广泛调动市民参与城管积极性、主动性,这正是‘3G模式’的最大优势所在,更是‘大城管’理念的精髓体现。”市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模式已在四里村、舜玉路、七里山等街道办事处运行,下一步将在全区推广。
持续创新
城管“顽疾”逐渐破题
开创一种模式需要敢于打破旧有思维定式、敢为人先的勇气,更需要关注民情、重视民意、维护民利的服务意识。在“大城管”格局推进过程中,市中区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成功破解了一系列城管热点难题。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区装修垃圾多头清运、无序管理、随处乱倒、污染环境等问题成为城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市中区城管局充分利用“大城管”体系优势,与多部门联手,试点装修垃圾的统管统运模式。按照计划,区城管局负责出资组建专业清运队伍,并吸纳社会车辆共同承担小型装修建筑垃圾的统一、有偿清运;执法、交通、公安、环保等部门成立专门巡查队伍,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各街道办事处建立装修垃圾登记备案制度,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建立统管统运指挥平台,最终实现对装修垃圾的统管统运。
此外,市中区积极探索市场规范化管理模式,选取1个农贸市场作为试点,成立由所有业户组成的业户自管协会,每个月设2-3名业主轮流对市场秩序进行管理,对因管理造成的经济损失,街道办事处给予经济补偿。这种自我管理模式既增强了业户文明、有序经营的责任意识,消除业主以往对城管人员的抵触情绪,又减少了街道办事处对市场管理的人、财、物投入。
成效显著
城市环境实现华丽蜕变
在“大城管”格局下,市中区相继开展垃圾死角整治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和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三大行动,为探索“大城管”道路提供了“试验田”。半年来,全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环境面貌华丽蜕变。在上半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中,市中区4项内容夺得第一名。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排查垃圾死角43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35万余立方米,整治效果得到驻区单位、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环卫保洁规范化、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区主次干道人工保洁率、机扫率、洒水率、门前“五包”责任书签订率均达到100%;新建郎茂山、小梁庄等7座固定公厕,放置舜耕路南头、刘长山路等16处移动公厕,另有历阳大街、万寿路等6座移动公厕正在施工;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建简易垃圾转运站5处,配置垃圾桶6700个;始终保持对违法违章建设的高压态势,控制违法违章建设48万余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267处、4.9万平方米,有效遏制违法违章建设的滋生蔓延;建筑渣土整治成绩斐然,检查渣土运输车3500余台次,依法处罚违规车辆150余台次,建筑渣土专项整治考核连续10个月全市排名第一;投入4000余万元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尤其是省城南大门进行综合整治,二环南路、二环西路、104国道、103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大城管”体系效果初步显现。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