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12-17
信息来源:
本报记者余东明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李玉洲
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洪山公园晨练的市民惊喜地发现,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施工,这里摇身变成了一个“宪法主题公园”:从宪法修正案到宪法全文,从中国宪法发展史到英美俄日等各国宪章,只要是与宪法有关的内容,通过石刻、展板、雕塑等方式在公园随处可见。据悉,这是我国首个宪法主题公园。
然而,这只是济南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剪影。近一年来,济南通过整合资源,把法治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努力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树立干部群众的法治信仰。
“抓住‘法治文化’建设就等于抓住了法治建设的灵魂,就能充分挖掘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力。”济南市司法局局长毛华铭说:“多年来,老百姓的学法用法往往都是被动式的、灌输式的,普法工作和群众自觉学法用法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化有形的载体为无形的熏陶,变抽象的法条为温润的文化,最终将法治的精神和理念根植于干部群众的灵魂之中。”
化有形载体为无形熏陶
两个碰撞的酒杯、一辆残缺的汽车、滴滴伤心的眼泪,组成了一幅“远离酒驾,祈祷平安”的漫画。漫画的作者是济南市泉城中学的学生李明洋。
“学生们善于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法律现象记录下来并创作成艺术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泉城中学校长党家琳说,“通过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学生们就能掌握一些法律基本常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既可以自律,也能监督父母和家人。”
将法治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是济南市历下区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该区还把法治文化广泛地渗透进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区域性文化中。从去年年底开始,历下区就被济南市确定为法治文化建设试点区。为此,该区专门开辟和创建了一系列推进载体,有普法主题公园、社区法治网站、乡村法治文化大院以及法治文化街区、法治文化市场、法治文化广场等。
“载体有形,熏陶无形,手段有限,效果无穷。通过这种化有形载体为无形熏陶的方式和途径,就能将法治文化的种子广泛地撒播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并使之生根发芽。”历下区委书记雷天太说。
变抽象法条为温润文化
“学习法律太重要了!”“可不是,别人欠了我表哥一笔钱,久拖不还。”“那就通过法律的渠道解决啊……”在济南市的大观园茗曲阁,两位民间曲艺家正在表演相声,赢得了茶客们的阵阵欢呼。
“把深奥抽象的法律条文演绎成生动幽默的相声语言,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给老百姓带去欢笑,又能对他们进行普法,效果很好。”历下区司法局局长胡秀成说。
据了解,在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平阴县将法治文化建设搬上了戏曲舞台,实现全县每村每月至少演出或放映一场普法戏剧;历下区组织知名艺术家、普法老人、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普法节目,深受群众欢喜爱;济阳县开办“济阳普法”论坛,开展网上互动式普法……
让法治根植于干群灵魂
在历下区人民法院的新办公楼里,有一面“百廉墙”,墙面上展示了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廉”字,有苍劲有力的,也有温婉绵连的;有质朴无华的,也有清秀灵动的。
历下区人民法院院长张江涛说:“这100个廉字均由我院法官书写,字体和笔意不尽相同,显现出每位法官独有的个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但不管其个性和为人处事如何迥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必须人人牢记,根植于灵魂深处。”
就像历下区法院这样,在济南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重点加强了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这些人群的文化程度和所处领域不同,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与此同时,济南市还专门制定了3年规划,第一年定为法治文化建设年,第二年为法治文化推进年,第三年为法治文化展示年,逐步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要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植于广大老百姓的灵魂,尚有一定的距离。”济南市委副书记殷鲁谦说:“通过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就能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最终提高人的法律素养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的水平。”
信息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