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历城区打造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1-08-29

信息来源:

近年来,历城区坚持把保障和服务民生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以打造快速高效、全面覆盖的阳光民生社会救助体系为载体,大力加强对弱势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了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管理精细化水平。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自主开发建立了包括2.13万户、4.63万名困难群众基本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和救助成果信息数据库,设立了困难群众贫困指数和需救助指数,自动对困难群众各类基本信息和困难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和综合排名,为各街镇、各部门实施救助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谁家更困难、谁家急用钱,通过数据库查询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了救助活动在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了社会救助的阳光运作、精细化管理。2009年以来,依托救助信息数据库,全区先后实施了阳光助学、就业援助、医疗救助、养老服务、民生安居、应急救助等六大民生救助工程,各级投入救助资金1.24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30.79万户次、40.16万人次。

二、以机制建设为核心,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运行。建立了社会救助三项机制,让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救助服务。一是条块联动机制。在区一级设立了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在42个街镇、部门设立了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站,在641个村居设立了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点。在此基础上,将分散在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残联、工会、慈善等20多个部门的5大类20多项救助服务进行整合,统一归口管理,实行救助计划统一报送、救助标准统一发布、救助信息统一汇总、救助措施统一行动,有效避免了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实现有限救助资源的最大社会效应。二是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状况,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降低大病医疗救助门槛,把社会救助的各项标准与经济发展、物价波动实时对接,有力提高了救助效果。三是应急救助机制。拓宽救助内容,在区和街镇按照万人万元的标准分别设立了100万元和90余万元的应急救助基金,规范了应急救助的范围、条件、标准、对象、程序,对遭遇变故、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有效救助,送去“及时雨”,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燃眉之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以严格监督为保障,确保社会救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四大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区、街镇、村居逐级成立监督组织,聘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治素质高的社会人士作为“社会救助工作义务监督员”,不定期进行巡查督查。二是实行民主监督。对全区所有困难群众的救助初审情况、审核情况、审批结果“三榜”公示内容,经过村居、街镇两级审核申报,区民政、残联等部门逐户核实,街镇会同村居两委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最终确定。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开通阳光民生救助信息网,公开社会监督电话,及时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四是实行政府监督。把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列入行政效能监察内容,定期监察督办;区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定期组织深入各个街镇,通过走访救助对象、查看档案资料等途径,检查救助资金的发放使用情况,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