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2-16
信息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次含义要求,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确实是兴国之魂,确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确实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其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其四层内涵要求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依然具有鲜明的科学真理性
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依据。其针对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如果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再是科学真理,为什么要坚持以它为指导?科学真理性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瓜分和凌辱。从1842年到1912年中国被迫同西方签订了40多个不平等条约,包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被人称为“东亚病夫”、“一盘散沙”,许多人担心20世纪中国会亡国灭族。一些志士仁人积极探索、寻求救国之道 。在各种理论的比较、碰撞、论辩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终于凸现出来。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就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命运的锐利武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才使中华民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了起来,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实行改革开放,继而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反而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看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学真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如果一些政党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或者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导致亡党亡国,那么,失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这些政党本身。苏联解体十年后英国路透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评选”,结果马克思依然高居榜首。难道这不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并未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而失去光芒吗?
比较的结果是客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
这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好不好?我们大家都生在其中、长在其中、干在其中、看在其中、思考在其中,也耳闻目睹现实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难免产生一些思想困惑。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学会看大局、看总体、看发展态势,要善于把当代中国放在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进行比较,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能是比较客观公正的。通过比较,我们会深切感受到“三个从来没有”。
一是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足,人民的生活像现在这样安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尽管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衣食住行用的品质提高之快,前所未有,令国人极为欣慰,令世界非常惊叹。
二是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民享有这么多自由民主的权利。看看一些研讨会,什么观点都可以讲,而且不会因言获罪。看看一些茶余饭后的闲谈,什么色彩的“段子”都有,什么人和事都可调侃;当然,应该清醒意识到,有些“段子”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应当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政治环境的宽松和民主。
三是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国际上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美国把战略中心移到亚太,尽管它嘴上说“中国不是威胁”,这“不是针对中国”,但是全世界都看得明明白白,美国这种调整战略中心或“再平衡战略”就是针对中国的。因为美国认为中国发展太快了,已对它构成挑战,它不得不防了。为什么它嘴上不认账,还是因为中国变强大了,它不想把美中关系搞得太僵。
中国现在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指望从别的地方借来、搬来个什么“主义”,而只能坚定不移地沿着30多年艰辛探索走出的、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全党、全国人民不断丰富完善这条道路,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逐步解决。
缺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依据。任何国家都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有这么多民族,国情这么复杂,发展这么不平衡,现实又存在这么多矛盾和问题,更加需要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是团结人民、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鲁迅先生刚开始留学日本时是学医的,他后来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一部日本纪录片刺激了他。片中反映日本军队抓住一个中国人砍头示众,而周围围观的中国人虽然身材魁梧健壮,但表情都很麻木,没有同情、没有悲伤、没有愤慨。这件事对鲁迅刺激很大,使他意识到: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健壮的体格,只要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只配做看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所以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激发起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所以才能和国民党一道,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下,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的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这就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在这种形势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当然,我们所讲的民族精神应该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应该与时俱进。例如,中国古代所讲的“忠”,是要求忠于“君主”和帝王,今天则要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已融入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底线,失此底线就会丧失国格人格
这就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依据。过去小学生守则上面都写着“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其中有的内容就是“八荣八耻”的内容。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的道德底线,即便是刚上学的一年级小孩也应做到。但是,我们现在“八荣八耻”已经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学习内容之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因此,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总之,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表述不够简洁明快,不易懂、不易记、不易传,但是它对于我们当代中国来说,每一条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文化既不是先进的,更不是社会主义的。如果你偏离了这个价值体系,你搞成的恐怕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不定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别的什么主义了。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国家层次看,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次看,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次看,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个层次八个字,都好理解,都有现实针对性,概括得都比较好。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继续探索、继续培育,就一定能确立起简洁明快、易懂、易记、易传的,为人民普遍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所有:中共济南市委主办 济南市委各部门承办
鲁ICP备05033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