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坚持正确创作方向

发布日期:2011-11-24

信息来源: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决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重要性,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大力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正确导向。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强调:“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80年夏,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正式提出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思想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我们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要提倡学术交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围绕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些都为繁荣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指明了方向。《决定》提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化创作生产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坚持正确创作方向重要性的科学概括,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深入领会。

(一)这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赢得群众、引领时代,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创作出反映时代主旋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不论是改革发展还是艺术创新,其最终结果都要落实到推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上来。在文化产品中,思想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是灵魂、是根本。如果忽视文化产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要义,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灵魂。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生产方向,用正确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用多彩乐章奏响主旋律,用优秀作品礼赞伟大时代,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才能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这是发挥文化教育功能,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提高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德,愉悦人的心灵,平和人的心态,丰富人的知识,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文化的思想启迪、道德教化、知识提升功能的发挥,最终要靠文化产品这一载体来实现。只有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道德内涵,不断增加文化产品的知识含量,创作生产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才能使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体悟思想的伟力、道德的魅力、知识的威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寓教于乐中提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这是繁荣文化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了新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这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同时也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激发全社会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在提高文化产品数量的同时,全面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四)这是解决当前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发挥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引领社会风尚作用的迫切需要。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些年来,我们党十分注重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当前创作方向是健康向上的,创作激情竞相迸发,创作氛围融洽和谐,广大文化工作者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文化创作生产领域呈现出积极和谐、开拓创新、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文化创作生产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有的只强调经济利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单纯追求一己私利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有的只迎合低级趣味,不注重发挥引领作用,是非不辨、善恶不分,单纯地以丑为美、以怪为美,庸俗低俗媚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过于追求形式的华丽,过于注重外表的包装,忽视思想深度的挖掘,忽视知识水平的提升,不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的甚至无视法律道德,用淫秽色情来侵蚀受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

二、深刻领会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科学内涵

根据《决定》精神,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为谁创作、为谁服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所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人民是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和依靠主体。只有站稳群众立场,使文化创作深深植根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深受人民欢迎、对社会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在当代中国,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唱响时代主旋律,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

(二)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对文化创作生产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文化领域和科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是精神创造和思想解放的内在要求。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氛围,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春色满园的景象;没有解放思想、民主和谐的创作环境,就难以形成繁荣兴盛、名家辈出的学术土壤。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提倡不同品种和业态的积极创新,鼓励探索,扶持原创,宽容失败,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

(三)必须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前,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引领社会风气之先,尤其需要在文化产品的创新创造上下功夫。要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努力营造鼓励文化产品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潜力得到挖掘、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使创新成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领域的强劲旋律。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形成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商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一般属性。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就忽视其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就排斥其商品的一般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导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把两个属性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文化创作生产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努力做到两个效益双丰收。如果两个效益发生矛盾,必须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决不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效益。要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以“十年磨一剑”的顽强作风,辛勤耕耘,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努力使创作生产的文化产品不仅感动时代,而且传之久远。

三、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多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良好环境

(一)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最终评判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的根本体现。要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正确处理好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关系,实现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各类文化评奖的根本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充分发挥评奖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文化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实施精品战略是近年来文化创作生产的成功经验,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举措。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等,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不断推出文艺精品。要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扩大优秀文化产品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要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和引导优秀文化创作活动。

(三)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科学理性的精神,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赞誉优秀作品,鞭挞不良现象,在真诚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要大力倡导正确的文艺批评导向,提倡评论家积极关注创作,理解创作甘苦,讲真话、建诤言,与创作者坦诚相见;提倡创作者尊重评论家的劳动,以开阔的胸襟虚心吸取他们的意见,把批评作为推动文艺创作的利器,实现文艺批评与创作良性互动的目标。要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扶持重点报刊和网站开辟文艺评论专栏,积极开展切中要害、健康有益的文化批评。

(四)净化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创作生产文化精品力作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执行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相关登记备案和年检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合格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要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特别是“扫黄打非”工作力度,着力净化荧屏声频,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不断净化文化市场。要突出抓好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深入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整治互联网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