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青年,中国科学的希望

发布日期:2011-11-15

信息来源:

 ●希望青年人有智识追求的志向

●希望青年人有科学研究的热情

●希望青年人有自尊自信的风格

有理想的青年人是中国科学的希望。

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历史上,做出杰出科学成就的多数都是45岁以下的年轻人。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以前因为条件不是很好。在物质条件改善期间成长的青年,我们应该提供环境,使他们不要被不良风气误导,而坚持学术的根本。

应该让青年人知道,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增加,是对科技界的挑战。我们现在的科学,可能还没有达到中国近代科学史的最高点,我国更没有成为世界强国。和国内比,当清华大学同时拥有陈省身和华罗庚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时候,可能是我国近代科学杰出人才最集中的高点。生命科学的最高点,可能也是20世纪20到30年代的协和医学院。和国际相比,我们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而且也还落后于瑞士、瑞典。瑞士人口不到800多万、面积不过4万平方公里,却已经有21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我们在科学很多方面首先应该超越我国近代史最高点,再逐渐跻身世界前列。

为了支持青年的成长,需要老师、资源分配者尽其所能,发现青年人的特长,提供环境和体制,倾力支持有志向的青年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科学的现状,期望尽快将中国变成世界科学强国。

希望青年人有智识追求的志向。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总体优于起源中东盛行西方的宗教,但过分重视人际关系,相对忽视探索自然,导致思想深度和思维方法的欠缺。科学在近现代中国也可能主要被看作是技艺。进一步把科学作为文化根植于中国,成为我们社会灵魂的有机组成,将是青年人可以承前启后为之奋斗的一项事业,建立和坚固中国文化的新支柱。

希望青年人有科学研究的热情。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出一些问题和危机。青年人中或许再现蔡元培先生80年前担忧的倾向:以赚钱做官为目的选择所学专业,有可能使中国近百年前仆后继提高科学的努力昙花一现,在条件改善后,科学却在青年人中重新成为冷门。缺乏强大科学基础,只重视当官和金融的中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而可能小富即安。中国需要每一代青年中有部分优秀学子做科学,在中国的土地上做科学,保障中国的长期繁荣。

希望青年人有自尊自信的风格。如果青年人对中国前途乐观,就不会对未来中国科学的主流失望,不会将精力充沛时期都用在国外而敢于在中国起作用;如果有自尊,就不会从科学家和科界商人混杂的各色先例中,仿效中国式的“成熟”去拉关系讨人欢喜,而集中精力做出超越前人的工作;如果有自信,就无需委屈自己学习目前中国流行的“聪明”,而把脑力和时间用到最值得自己发挥之处,在科学领域做出扎实的工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科学总体不如西方、未形成科学体系,可能因为对探索自然和真理的热情不足。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成就有限的原因是环境和物质条件较差。而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已经显著改善、一些单位的硬件超过国外先进水平。

今后,大家协力奋进,通过自己的工作,支持一批真心做科学的青年,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真正的科学强国,以中国出现的科学成果,服务于中国的繁荣、有益于世界的福祉、贡献于人类的精神家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