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11-15
信息来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了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阵地。网意的影响日益扩大,有人甚至直接将网意等同于民意。笔者认为,有关网意和民意关系的三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1. 不超过总人口半数的网民意见是否具有民意的普遍性?中国互联网中心2011年7月19日发布统计报告称: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民意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我国网民规模虽然达到4.85亿甚至会超过5亿,但是,这个比例毕竟只占我国总人口的36.2%,远远低于半数。网络虽然普及,但是,依然有超过6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上不了网,他们中有老人,有儿童,有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上网的人,有工作需要不允许上网的人,有条件限制不能够上网的人……认为网意代表民意,那么,超过人口60%的不触网民众的意愿该怎么表达?
2. 民意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但少数人的意愿是否也应当有合理正当的渠道表达?比如,目前网上民意仇富言论泛起,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中高等收入者并非都是为富不仁者,他们的意愿,他们的合理诉求,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遇到事情时只是一味地宣泄情绪,而不讲是非曲直,只会造成更深的误解和忽视。
3. 无法一人一票的网意能体现民意的公正性吗?网络的用途很广泛,在上网的近5亿网民中,上网不一定就是为了传情达意,还可以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并不是所有的上网人士都织围脖、开博客、发帖留言,即使在博客论坛上,也有潜水的、观望的,也有言不由衷或别有用心拍砖灌水的,甚至还有利用作弊软件制造点击率,曲解事实真相的,等等。在网络还没有实行实名制,也无法做到一人一票时,网络技术的局限让发言权投票权不能平均分配,不能让5亿网民人人投票,无法让5亿网民一人一票,看似得票居高或偏低的背后,人为操作的空间很大,看似自由的网络因为难以有效监督,暗箱操作的空间很大。
因此,网意和民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代表与被代表。网意是网上显示的民意,网络是时代的产物,它并不代表这个时代的一切。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便利,让我们不必翻箱倒柜找资料,不用穿街走巷送信件,不需托人传话费心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强大功能,就用键盘鼠标代替调查和思考,代替躬身实践,代替与最广大民众的亲密接触。键对键永远不能代替面对面,网络的民意不能等同于真实的民意。将网意抬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对网意顶礼膜拜、言听计从的人,表面上看似乎聪明绝顶,实际上是思想懒汉,最终会沦为网络时代“民意”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