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10-17
信息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面建设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要使精神文明得到高度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我国文化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还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有力推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促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文化强国: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经济与政治、历史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等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纽带和标志。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会出现不一致、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各种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就是这些文明成果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石。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社会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各个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却有生命力强弱、影响力大小、持续力长短之别。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不仅具有物质、科技、军事、制度的力量,而且一定具有文化的力量。文化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演进过程,又是一个引导培育的自觉过程,是按照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要求进行文化创造和精神生产的过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不仅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从军事大国到军事强国的跃升,而且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跃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文化的感召力在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忠实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倡导、努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得中华文化愈益根深叶茂。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武器,意识形态的竞争与较量从来没有“终结”,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赢得文化的竞争与较量,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思想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强国,而且也是经济社会意义上的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文化生产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能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检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让人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内涵。如果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广大群众欣赏不上、欣赏不起、欣赏不了,这就很难造就文化的繁荣兴旺。目前,在文化资源的配置状况、文化消费的实际能力、文化需求的层次差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这正是要通过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加以改变,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加以解决,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强国的精神旗帜
文化具有民族属性,同时具有政治属性。任何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都有自己的社会制度,都要形成维护该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都要以此为核心构建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影响力和持续力的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根基。成为文化强国,并不仅仅是依靠文化产业的发达、文化产品的出口,根本在于主导文化是否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根本标志和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形式,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精神旗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着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作为精神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优势;作为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始终。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想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具凝聚力的精神传统,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确立了人民行为的价值准则。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着文化创作过程、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培养等文化建设各个方面。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就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就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就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就要加强文化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文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目标原则、方针方法、体制机制的总和。这条发展道路是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走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富于改革创新精神、保持与时俱进品格的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有了根本保证。
把文化的先进性与层次性统一起来,促进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此保证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是社会文化需求、大众文化追求具有多层次性。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以先进文化引领而不替代多种社会文化需求,以先进文化提升而不排斥多样大众文化追求。包容各种健康的文化趣味、合理的文化偏好,正是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要形成先进文化、传统文化、通俗文化等多层次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华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的大环境,要求文化建设不能固步自封、闭关自守,必须适应时代需要,推动文化创新,吸收借鉴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走在时代前列,民族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富于活力。
把文化的人民性和多样性统一起来,促进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民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等不同群众构成,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就不能只提供一种内容、一种风格、一种品味的文化,而是要发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文化,适应不同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即使是公共文化服务,也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多种选择;即使是文化产业,也要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分众化、专精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才能为文化的蓬勃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
把文化的政治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促进文化的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促使文化反映经济、政治并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政治性不否定文化的规律性,政治性也是文化的规律之一。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文化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必须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