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9-01
信息来源: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进出口总额增长25.8%,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总产2525亿斤,比上年增加62亿斤。二是物价涨幅总体可控。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翘尾因素影响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高位趋稳。三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31.2%,比上年同期增收1.35万亿元。企业效益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7%。四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并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五是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6%和13.7%。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
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我们更加注重缓解物价过快上涨这一主要矛盾,更加注重应对各类经济、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一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不少生产、需求指标出现走弱态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欧元区经济一季度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0.8%和2.5%,但各国分化明显,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低迷。日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9%,二季度环比下降0.3%,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一些新兴经济体一季度增速也有所放缓。巴西同比增长4.2%,比上年同期减缓5.1个百分点;印度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递减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7.8%,是5个季度新低。二是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巴西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9.4%。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明显上升。美国5、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均上涨3.6%,连续两个月保持在2008年11月以来最高值;欧元区7月份通胀率为2.5%,连续8个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目标上限。三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最高时分别达到10.2%、10.1%和5.7%,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危机前平均水平。四是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3个财年超过1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欧元区一些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最近,标准普尔在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近4个月后,从AAA级下调为AA+,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再创新高。受美欧等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将明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外,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价僵持不下、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
二、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要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现在已经半年多,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7%,处于16%的目标区间内。对货币政策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速有所下降,但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算低。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考虑到前两年基数比较大,货币存量比较多,增加的绝对量不算少。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重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效应会有时滞,加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利率上调、汇率升值等,企业经营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既要看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也要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影响。三是合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要把握好各种政策工具的平衡点并进行合理组合,强化银行表外业务监管,防止风险积聚,保持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金融改革,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防止热钱大量流入。此外,还要处理好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最近,各方面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非常关注。客观地说,这是一个老问题、老现象。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到1996年全国所有省级政府和绝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今年3月至5月,根据国务院部署,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摸清了情况,已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开。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其中有51.15%共计5.48万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中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紧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施全口径监管,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有效化解风险。要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遵循商业化原则,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要抓紧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提高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经纪律,增强公众信心。
三、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
要按照年初的部署,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突出以下重点。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一是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没有显著减弱。二是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短期内很难明显大幅下降,这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4.38个百分点。三是基数效应。尽管7月份开始,基数效应的影响会逐步缓解,出现拐点,但三季度仍然不低。四是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推动,其影响是长期、刚性的。要充分认识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性,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除了管住货币总量外,重点抓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供应,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促进供求平衡;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成本,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和力度;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胀预期。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见到实效。今年以来,我们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多数城市房价涨幅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下降,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居民购房心态趋于理性,市场预期正在发生转变,一些房价过高的城市出现了降温迹象,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房价上涨的短期和长期潜在压力仍然较大,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仍处于观望和博弈阶段,市场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调控决心不能动摇、政策方向不能改变、力度不能放松。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将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一要坚定不移地抑制不合理需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抑制二、三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二要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住房有效供给,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三要强化责任和督促检查,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城市,要加强督查,限期改正。四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是确保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今年中央大幅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资金,在原定安排1030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了280亿元,目前已经基本下达。中央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一步加大补助的力度,重点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要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好行政审批、税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支持。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和长远规划,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营、退出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特别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使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各地都要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以及开工、竣工、分配等情况,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毫不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要保持物价稳定,关键是要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比较充裕,但由于消费增长快,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劳动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流通费用增加等因素,粮价上涨压力较大。在这种条件下,要更加重视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但粮食的大头是秋粮,受近期旱涝灾害的影响,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还不容盲目乐观。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秋粮田间管理,做好各类农资储备、供应和价格质量监管工作,搞好市场调剂和调运,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二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降低灾害的影响。要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水利设施落后面貌,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这是保证供应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四是认真落实好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抓好生猪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促进市场稳定。同时,尽快健全保持生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长较快,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同时,重金属污染、水污染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环境隐患。要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把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做实做好。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小企业发展。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明确各地和企业目标责任,突出能耗、环保等标准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性作用,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今年我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预算公开步伐、改革个人所得税、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和推动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对外经济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二季度进出口增速趋于放缓,出口增速回落更多一些。从出口订单指数等反映外贸出口的先行指标看,下一阶段出口仍面临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外部需求疲软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将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少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认真研判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要着眼于增强外贸长期发展的动力,把扶持中小企业和做强大企业结合起来,把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大力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结合起来,把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结合起来,把稳步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快提升加工贸易结合起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要进一步把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农民工、退役士兵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底均实现60%的覆盖目标。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