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6-13
信息来源: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赵刚印
面对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中的“观念错位”和“本领恐慌”,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对策,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号召,要求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党的优良作风、群众工作水平的提高来保障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在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推进党的群众工作,是今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而这其中“人”的发展变化最快。这表现在传统的工人、农民群体本身的变化和社会变革中新社会阶层的大量出现,表现在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日新月异,表现在群众所处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在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的“失语”。就开展群众工作的主体——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来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处于一种“失语”和无作为状态。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会陷于“失语”和无作为状态?一是缺乏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对这些观点“将信将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乏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直观感受。在实际工作中,对他们工作的考核评价、岗位的变动、职级的升迁主要并不取决于群众的评价。二是缺乏动力机制。很多人觉得做不做群众工作、做的好坏、多少对自己影响不大,而“领导工作”做不好则影响很大,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倡导到群众当中去、提高干部思想认识的问题,而要从体制上入手,解决“到群众中去”的动力问题。三是缺乏群众感情。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充满感情才会全身心投入。人与人之间长期的、近距离接触才能产生感情,也即所谓的“日久生情”,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群众感情淡漠的原因之一,在于同群众空间距离越拉越大。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干部,从他们的成长过程来看,和群众接触不多,感情不深。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很多干部完全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当中,和普通群众的空间距离在拉大。有了空间距离,也出现了“认识距离”,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有可能对同一个问题、同样一件事情,认识上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也正因为感情的缺乏,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在从事群众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
2.群众工作方法的“失效”。开展群众工作需要丰富的、行之有效的资源,在“群众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究竟依靠哪些资源更为行之有效?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陷入了种种误区,使得群众工作方法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有些党员干部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在逐渐向西方式的文官体系过渡,公务员处理事务主要是依照法律法规和程序处置,很少直接去做“人”的工作。因此今天开展群众工作主要是靠法律和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安排”群众。也有的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经济手段就要突现出来,要倚重物质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甚至有的提出“一切矛盾都可以用人民币解决”的观点。还有的认为,群众工作主要靠行政权力,开展群众工作就如“快刀斩乱麻”。事实表明,这种权力强制下的“服从”是不可持久的,不仅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3.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失位”。基层党组织的定位问题我们一直在探讨,人们认识还不一致,但是对“党组织做什么”的看法差距不大,即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六大功能: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党的各级组织承担着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等功能。关怀社会、关爱群众,雪中送炭、嘘寒问暖,这是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分内之责。但目前在很多地方,占据着党组织工作相当大份额的,并不是关爱群众这些 “小事”。很多党的部门和行政机关一样,上上下下都在忙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大事,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面,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被抛在了脑后。基层党组织“关怀人心”,尤其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使党组织成为他们温馨的“精神家园”的政治功能部分的丧失了,在党组织应该出面的地方常常看不到党组织的身影,出现了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不作为”。
面对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中的“观念错位”和“本领恐慌”,认认真真地研究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二、党的群众工作理念更新与内容重塑
如何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当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如何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推动党的群众工作,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解决群众工作的动力问题: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法宝就在于坚持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的强弱,实质上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世界观和宗旨意识问题。只有树立群众观点,才能真正关注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困难群众着想、为工人农民着想、为年轻人着想,而不是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要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 “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上,还要从体制上入手,解决“到群众中去”的动力问题,变“要我去”为“我要去”。一是要在干部选拔环节探讨如何切实体现“群众公认”;二是在干部评价环节如何增加群众的声音,让群众的评价成为一种富于权威性的评价,三是在干部监督环节如何创造性地体现群众监督,使来自群众的监督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
2.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从抓准群众的“三最”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开始。关心群众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在用科学真理召唤群众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群众看得见的切身利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于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和政治动员上,而不去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切身利益,不善于把群众的当前利益与他们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群众就不可能被真正发动起来。今天,做好群众工作,也要从关注群众最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着手。
3.解决好尊重群众政治权利的问题:善于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让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通过民主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当中讲到:“我们现在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搞不好,很多人觉得是方法不对。”毛泽东还说,“主要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没有做到尊重士兵、尊重人民。”现在群众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多时候主要也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像毛泽东说的,没有做到真正尊重群众。今天,群众自身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如果再按照传统的行政化的群众工作思路,一味地靠行政权力和命令,就难以赢得群众的认同。尊重群众的政治权利,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认真研究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探索群众乐于接受的利益表达方式,尊重群众的信仰和价值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努力取得群众的信任,从而提高党组织和党员表达群众利益的针对性和广泛性。
4.解决做好群众工作的道德支撑问题:以增强非权力性权威为重点,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影响群众。党的群众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如何运用“人格魅力”去“管理”的问题。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具备在不掌握行政权力的条件下开展联系、团结、引导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群众工作的各项任务是由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具体执行实施的,群众是从党员的所作所为认识党的,没有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就不可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走,就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基层组织与广大党员所拥有的非权力性权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二是共产党人高度的献身精神;三是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操守;四是共产党人出色的职业素质;五是对群众利益的切身关注。
三、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继承与创新
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使命,也是一门复杂的沟通艺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要继承党的历史上开展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改革创新,探索与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相契合的新方法。
一是学会用群众化的语言与群众沟通的技巧。党的语言系统至少应当有官方语言、政治语言、基层群众工作语言三个部分,对于做基层群众工作来说,要更多地善于运用群众工作语言,而现在有些干部恰恰缺少这种能力。在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还是习惯于用传统的“标准话”指导一切,用传统的官场规则应对一切,与群众沟通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必须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对各种群体的价值取向、语言体系、行为方式、处事习惯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用他们各自熟悉的语言,习惯的方式沟通,才会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群众工作语言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说真话、实话,少说官话、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
二是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是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今天,要缩短上与下、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调查研究仍是各级党员、干部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我们的调查研究仅仅满足于一些报表和统计,满足于计算机的运算,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注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群众工作者和群众领袖。党注重在群众中培育骨干的工作方法,在现时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群众中不乏精英人才,特别是那些在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群体中有一定威信的骨干,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威信。通过他们可以团结引导更多的群众,起到党和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群众团体中工作的党员也要通过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成为群众领袖和骨干。
四是善于运用人文关怀与“情绪管理”的方法。在群众工作中,如果只会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物质诱导”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总会慢于人们物质欲望的增长,一旦群众欲望受挫,就会产生大量的情绪问题,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做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和“情绪疏导”工作,去关心群众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赵刚印:上海市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