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咬定目标,凝聚力量,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美好蓝图不懈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6536 .1亿元,是2011年的1 .48倍,年均增长8 .8%,人均达到13700美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41 .2亿元,年均增长14 .6%;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74 .3亿元,年均增长1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4 .8亿元,年均增长12 .2%。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8 .9%。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位次前移,年度增幅逐步达到和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高新区扩容、章丘撤市设区顺利完成, 北跨携河发展扎实推进,拉开了济南发展的新框架。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展现“齐鲁新海拔、泉城真活力”的中央商务区全面启动,梦想多年的轨道交通破土动工,高快一体的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展顺利。农村环境改善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文明行动全面展开,美丽乡村标准化建 设覆盖率达到了42%。“六城联创”成效显著,建成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生态保护得到加强,泉水连续13年喷涌,绿化55座城区山体,其中26处山体公园建成开放,完成78条河道380公里重要河段治理,“五库连通”工程全面建成,明府城保护改造进展顺利,泉城特色风貌更加彰显。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共部署改革任务887项,累计完成763项。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改革自选动作,2015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市投资促进局、城市更新局、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市级领导干部牵头组织重大调研课题等方式,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济南特色的改革举措。积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进程,济莱协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市在交通、通信、户籍管理等方面实现同城化。全面推进构建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国内外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浪潮思科、宜家、奥特莱斯、万达文体旅游城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我市。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90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72 .7 亿美元。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达到557 .4亿元,是2011年的2倍,占总支出比重达到75 .2%,五年来承诺的75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完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052元和15346元, 年均增长9 .4%和10 .6%。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累计24 .5万人实现了脱贫。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险标准逐步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中小学全面实现零择校、零择班,44户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基本完成,棚改旧改 (征收拆迁)创出历史最好成绩,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15 .7万余套。社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科技、文化、体育等领 域取得丰硕成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慈善救助、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济南、平安济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成效明显, 12345热线服务规范成为国家标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城市文明有了新的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树立 “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建立“四看一听”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开展调研巡视,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营造敢于担当、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容错免责、纠错、防错和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 “四位一体”制度体系, 荣获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基层党 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 团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坚持落实党管武装原则,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 连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纠治 “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729 件,处分3682人,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五年艰辛奋斗,砥砺前行,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济南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 休老同志,向中央驻济单位、省直部门、驻济部队和武警官兵, 向所有关心支持济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济南工作, 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先导,坚持站在全省、全国、世界三个维度看济南,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必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始终保持发展定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发扬 “钉钉子”精神,敢于担当、真抓实干, 扭住目标、持续用力;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坚持以问 题为导向,打破利益藩篱,在改革创新中汇集资源、凝聚力量, 在扩大开放中拓展空间、赢得优势;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重大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谋为民之策,兴利民之举,办惠民实事;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不强,发展速度不快,与一些先进城市的差距还在拉大。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顽疾凸显,亟需全力攻坚。改革进入“涉险抢滩”、“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全面从严治党还要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要求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济南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一年多来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战略性、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新的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点赞好评。实践证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完全符合济南实际和群众期盼, 必须持之以恒向前推,一张蓝图干到底,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济南五年大变样。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省会优势,担当省会使命,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
围绕 “一个率先,两个基本”总体目标,我们要建立目标体系,细化目标要求,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实现大幅增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支撑功能、物流枢纽作用、创新转化能力大幅增强,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组团式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中央商务区成为新的标杆,城市更新焕发新的活力,携河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面貌形象显著改善,轨道交通、高快一体路网、优先优秀优质公交助力“济南提速”,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加快。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强烈期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济南实现天蓝气爽,山清水秀,让人民群众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带来的幸福感。
———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环境更加完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全社会诚信意识、开放氛围、进取精神大幅提升,济南故事广为传播,济南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充分就业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无差别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公平、更体面、更健康,过上更加有滋有味儿的好日子。
———党建工作明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党内生活严格规范,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创先争优、再立新功。
在实现 “一个率先,两个基本”总体目标和 “六个明显提升”细化目标道路上,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步履坚定地落实发展推进体系,持续不断地完善发展保障体系,形成以“两个发展体系”为支撑的符合济南实际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全市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和衷共济,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出彩济南人”。
落实发展推进体系,就是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科技创新 “四个中心”建设,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 (征收拆迁)等长期性重点工作和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打赢治霾、治堵、脱贫“三大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一个新台阶,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完善发展保障体系,就是要围绕支持发展、激发作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敢干事者兜住底,为想干事者引好路。强化思想保障,坚决反对“自以为是”,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境界、能力、作风。强化制度保障,大力倡导“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持续释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正向激励效应。强化队伍保障,牢固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打造一支忠诚可靠、善作善成的过硬党员干部队伍。
三、打造 “四个中心”,实现跨越发展
“四个中心”建设,是省会经济发展的统领,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发挥省会优势,集聚省会资源,提升省会形象,集中力量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努力形成代表山东水平、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坚定不移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增强省会经济综合竞争力。“四个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对表奋进,按图推进。我们制定了 《三年行动纲要》,提出了“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的目标要求。目前,“一年有势头”已经顺利实现;2017年要按照“ 453”工作体系,乘势而上,全面攻坚,实现“两年有看头”; 2018年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实现“三年有突破”。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下大力气做大总量。经济总量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必须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支撑省会经济做大做强、争先进位,努力实现与山东经济强省地位相适应。合理适度扩大投资,一手抓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大力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一手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达产,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大力提升消费增量,在抓好传统消费的同时,重视培育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的消费兴奋点,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等需求,有效扩大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下大力气做优结构。牢牢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结合济南实际坚持把增强实体经济实力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坚决化解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分类有序处置过剩行业中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增加有效供给腾出宝贵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切实做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各项工作,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集聚,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使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新的跃升。下大力气做强县区。在县域层面,坚持少取、多予、搞活的原则,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统筹抓好市区产业向远郊县转移、县域差别化扶持政策完善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引导各县立足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以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以园区为重要载体,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千方百计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城区层面,引导各区立足都市特点,增强长板优势,积极发展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抓住用好地铁经济新机遇,大幅提高城市经济实力。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要注重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依托黄河中下游特别是山东工商业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广泛吸纳产业金融资源,实现与国家其他区域金融中心的错位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聚焦重点区域,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推动本地金融机构增强资本实力、打造知名品牌,吸引大型企业集团在济南设立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聚焦产融结合,创新金融与产业融合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聚焦金融生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集聚各类金融人才,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监测和金融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推进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与枢纽城市地位相匹配、开放高效生态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夯实交通基础,加强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依托京沪高铁、济青高铁、济郑高铁 等高铁网主框架,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际铁路建设,建设“米字型”区域性铁路枢纽,完善高速路网,推进小清河全线复航,实施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开通济新欧货运班列,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优化园区布局,加强物流园区建设,依托重要交通物流枢纽,结合县域经济和重大产业集聚区规划,优化完善物流园区布局体系,推动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坚持“抓 大整小”的思路,支持一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整合提升一批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管理先进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快速提升我市物流竞争力。
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科技与产业融合、高校与企业融合、济南与国际融合,加快建设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注重转换创新路径,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积极谋求颠覆性创新,特别是从济南最有条件、最具优势、最有前景的大数据和量子技术两大领域入手,加快“数创公社”建设,推进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努力抢占发展先机、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和“变道换向”并存。注重强化创新支撑,突出济南高新区主战场地位,发挥济南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用好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省会智力资源,推进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注重聚集创新人才,认真落实“泉城双创”人才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造就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营造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科技研发、科技评价和创新保障体系,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设众创空间和创客基地,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