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4-01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仅是文化走出去的数据堆积,也不单是某些中国文化符号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我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论断为中国梦的实现指出了正确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建设来说,我觉得,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反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实质所在。文化建设围绕和着力于培育、发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也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各项建设事业的指南;在实践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代亿万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伟大创建活动;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它具有崇高的品质,也体现着坚定的价值理性。从精神向度上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找出新的着力点。我们知道,美国梦走的是美国道路,其背后演绎的那些成功故事,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伦理和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以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撑的美国精神支撑起了美国梦。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精神力量的不同,支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以社会主义精神为支撑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为中国梦确立起精神上的自觉和自信。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其确切内涵也需要一个不断凝聚和提炼的过程。就我现在的理解而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应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优先,一是人民本位。这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资本优先和个人本位。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优先和人民本位,是在伦理层面和价值取向上的规定或原则,这种精神是生活化的,贴近现实的,它往往诉诸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义务和责任心。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强调注重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文化生产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下基层,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发扬。
社会优先是指我们的实践活动、思想判断、情感倾向要首先有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在价值倾向上,始终坚持社会价值、社会意义、社会效益为上、为重、为先。严格地说,社会优先只有在社会主义才可以真正、完全地实现;在资本控制下的社会,以资本为优先,资本排斥甚至颠覆社会价值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可能真正、完全地实现社会优先。人民本位是指人民主体地位(包括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特别是指价值主体地位)在社会现实中的真正确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利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向。它要求政府在经济、社会及管理活动中,首先要确保人民意志,特别是基层民众意志在整个社会公共管理中的决定性地位;要确保人民,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利益,追求基层民众利益的最大化。社会优先与人民本位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优先是人民本位的必要前提和具体体现,社会效益与人民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民本位是社会优先的内在规定和要求,社会的本质在于人民,社会优先必然内含着人民本位之义。
中国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伦理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基本体现,同时,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回响,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跟新时代、新实践、新主体、新需要、新思想的结合。马克思1881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借用摩尔根著作中的话说:“现代社会所趋向的‘新制度’,将是‘古代类型社会在一种高级的形式下的复活’。因此,不应该过分地害怕‘古代’一词。”马克思这里讨论的是当时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我觉得,对于古代思想的现代命运来说,马克思的论断可以同样适用。当然,这种“复活”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再现,而是要在当代现实语境中,经过发展之后的“复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要求和价值取向,比如,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民胞物与、见利思义等,在当代语境中,经过科学理论对其内涵的阐释和发展,就会“在一种高级的形式下复活”,并体现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精神。
可以说,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那么,怎样才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呢?我想,这里面既有可以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那些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指标,也有体现于各种“意识形态的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指标。只有有了强大的、科学的、先进的精神内核,才会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以崇高的中国精神的发达和高扬为前提、为支撑、为基本内涵。伟大的梦想不可能植根于一个孱弱的民族,物质上的孱弱、精神上的孱弱都不可能构筑起通往伟大梦想的坦途。
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仅是文化走出去的数据堆积,也不单是某些中国文化符号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我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讲述体现中国精神的成功故事,这样的具有精神影响的文化产品才会具有真正的软实力。如果只是以汉语的形式讲述了资本主义精神支配的成功故事,那么这样的作品即便获得某些西方学者的赞许和认同,也发挥不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功能。
应该说,资本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所支配下的民主、人权、自由、法治等等,也都发挥过历史性的正能量。但资本主义精神正在走向衰落也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民主、人权、自由、法治,这些概念,由底层社会解放的武器,变成资本社会奴役的工具,当其意义日益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大众收缩至小众,由实践抽离为理念,它所发挥的作用就走向了其反面。当资本处于被奴役地位的时候,它所支撑的民主、人权、自由、法治的含义,与它当上主人之后,开始奴役大众及其他弱势民族国家时所支撑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含义,是截然相反的。从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的视角来看,我们所主张和实行的民主、人权、自由、法治等,其内容、原则和实质与资本控制的国家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在这样的精神层面是不应也不能取法西方的。 (作者:马建辉 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