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9-23
信息来源:
我市把队伍建设作为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基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配齐队伍,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激励扶持,积极开展“基层工作加强年”活动。
配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一是充实专职队伍。制定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意见,对街道和乡镇宣传委员配备提出要求,全市88个街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宣传文化工作,54个乡镇配有专职宣传委员,507个社区和4533个行政村配备了宣传员。二是新建兼职队伍。选聘热爱宣传文化工作的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村(居)形势政策宣讲员、新闻报道通讯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网络信息宣传员、文化活动辅导员和宣传阵地管理员。目前,4528个村、451个社区和231个两新组织已选聘“六大员”16564人。三是挖掘“文化能人”。开展民间“文化能人”评选活动,建立基层“文化能人”库,配备相应演出器材,组织文艺表演展示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发挥“文化能人”带动作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强化培训,确保有能力干事。把培训作为基层人员的最大“福利”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广泛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实行分级培训。建立市、县(区)两级培训机制,市负责对市直宣传文化单位、县(区)宣传文化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的培训,县(区)负责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宣传文化人员的培训。二是实施分类培训。年初,市、县(区)宣传部举办综合培训班,班子成员结合本职工作讲解部署全年任务,主要让基层同志掌握全国和省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明确全年工作主线;年中,分别组织举办基层理论骨干、新闻采编人员、政务新媒体、宣传文化人才、中青年作家、中介文化企业、舆情调研信息、文化产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等业务培训班,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干什么学什么,主要提高专业能力。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整合宣传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社科研究机构力量,邀请中宣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到济南辅导授课,委托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办班,实行集中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
加大激励,确保有劲头干事。一是加大表彰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在泉城文化人才奖励、文艺创作评奖、先进人物评选中向基层倾斜;体制外人才在职称评定、教育培训、项目申报、表彰奖励上与体制内人才同等对待。二是加大宣传激励。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挖掘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从精神上激励基层人员干劲。三是实行经费补贴。今年市、县(区)财政已列支600万资金,用于宣传思想文化队伍教育培训和评选表彰。建立“六大员”补贴经费,用于“六大员”的教材编印、教育培训和评选表彰,同时采取给手机充值、车辆加油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