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济南东部最大文化综合体“十艺节”前完工

章丘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发布日期:2012-10-30

信息来源:

 投资5.5亿元的章丘文博中心眼下正紧张忙碌地施工,作为济南市重点打造的12个文化项目之一,章丘文博中心包括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城市规划馆、科技展览馆,明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前将全面完工。建成后的文博中心,将成为济南东部最大的文化综合体。
    文博中心的兴建,折射出的是章丘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决心。“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章丘全面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工作实践。
构建惠民体系
    气派的居民住房、完善的文化基层设施、宽敞的乡村街道……金秋时节,走进章丘市官庄镇朝阳社区,文明和谐的乡村美景惹人醉,令人难以置信竟身处乡下村落。文化惠民工作体系的构建,大大加快了章丘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进程。
    着眼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章丘市科学制定文化惠民工作目标,在领导力量、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城”。成立了文化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围绕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章丘市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创建活动,形成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热潮。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惠民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设施覆盖城乡
    虽已深秋,但明水街道绣水村的文化大院内却是暖意融融。村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读书看报,十分惬意。正在扭秧歌的宋大妈告诉记者:“以前生活很单调,白天听鸡叫,晚上听狗叫。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大院和文艺队,大伙儿凑在一起可以说书、唱戏、扭秧歌,日子可滋润了。”
    按照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门类齐全、功能优化的原则,近年来,章丘市先后投资近10亿元加快市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两年,
又重点实施绣源河景区、章丘市文博中心、龙山黑陶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等七大项目。其中,绣源河景区的激光水幕电影项目被纳入全省99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今年“黄金周”8天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
    与此同时,章丘市积极把文化惠民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兴建了678处农村文化大院,751处农家书屋,20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和5处社区文化中心。今年,章丘市又开展了“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新建62处农村文化大院、6处社区文化中心,2处街道综合文化站,40处农家书屋。在乡村学校建设少年宫,基本形成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项目和品牌。
    硬件不软,“软件”更硬。章丘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大家唱”、国际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大型节会和演艺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今年,又组织开展庄户剧团展演、基层文化培训、百脉剧场演出、民星才艺大赛文化下乡和广场系列文化演出等活动。“走进基层·文化下乡”已演出65场,民星才艺大赛演出36场,百脉剧场演出25场,“以演代训”文艺辅导200余场,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送节目200余场,送电影近1万场。
传承增强动力
    在第四届山东省文博会上,作为全省唯一独立参展的县市,章丘绣源河综合体项目、七星谷农林文化产业园、官庄镇画家村扩建项目成功签约。
    在传承中发扬,增强的是章丘文化惠民的内生动力。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章丘建立数据库,举办培训班,引导收徒传艺,挖掘传承民俗文化。目前,章丘市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4项,济南市级26项,章丘市级52项。其中,章丘芯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齐鲁民间艺术展演金奖”。同时,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发挥民间文化能人的作用,加强庄户剧团的发展。老体协吕剧团、文祖镇青野五音戏剧团、官庄镇章丘梆子剧团等多家庄户剧团不断发展壮大,活跃在农村,热闹在田间,开展了100余场展演活动,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乡土艺术风景线。
    不仅如此,章丘市积极鼓励引导扛芯子、五音戏、皮影戏、吕剧等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民俗手工艺队伍、少儿艺术培训团体发展,精心组织百脉灯会、民间艺术展演、文化“三进”和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培植了一大批群众文艺队伍,保存和弘扬了一批优秀民间艺术。连续举办24届百脉灯会、焰火晚会、10届民间艺术表演和3届民间手工艺制作展演,每年观众都达30万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