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城赢得民心,文明创建成果巩固时期热度不减。后创城时代的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城市硬实力大大提升,文明环境赢得各界赞誉,给市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创城成功是起点,绝不是终点,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在全国文明城市挂牌活动上,市民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发出的倡议,得到近900万济南人由衷支持。
“创城不是活动、不是形式,创城最终指向市民文明素质的培养。”如今,在各个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和服务窗口,数十万名志愿者组成的“红马甲”“红帽子”“红袖章”,引领市民文明言行,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明创建工作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取胜的“持久战”。“狠抓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让泉城品牌火起来。”当下的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几年来的最好时期,正向着新的文明高点疾步前行。
文明市民思想观念提升文明精神传承绵延不绝
自古以来,济南人便以“阔达多大节”的美德享誉海内外。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新济南,更实实在在提高了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不仅激起市民群众更加关心支持城市发展的热度,还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热心助人、志愿服务的好市民、好团体。
每天早晚高峰,年过六旬的文明交通志愿者袁雨田都会穿上黄马甲、拿起“电喇叭”和小红旗,风雨无阻地来到路口疏导交通、劝导行人车辆文明通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能为济南城市文明出把力,这点辛苦算啥?”
如今的济南,注册志愿者达90多万人,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渗透进市民内心。几百个日日夜夜、风雨同舟,坚韧刚毅的济南人,以壮士断腕之气魄打赢了创城之战。铭记初心,珍惜成果,在2018年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实现走在前列,成为后创城时代总揽城市发展全局、顺应市民群众期待的新坐标。
创城迎评攻坚战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一路走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社区以及广大群众、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迎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再发力,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斗志,全力冲刺、奋力攻坚,坚决守护这份城市荣光,让济南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一座城市的文明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折射出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质。为了让更多像袁雨田这样的热心市民参与到创城中来,济南先后搭建“12345创城热线”“市民拍客团”等六大参与平台,实行市民投诉“12小时认领、24小时整改”工作制度。组织主题教育实践、公益惠民演出、文化讲堂论坛等各类活动3万余场次,使“泉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除了市民,省直机关和省属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也积极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让全民参与更进一步。
在济南工作生活了近50年的朱文兴感慨地说,创城不仅改变着济南的外形,而且塑造着城市气质,沉淀为城市文化,化育为城市的精神,使济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发生脱胎换骨的提升。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唯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永恒不变。20年的创城之路,锤炼了济南人敢于担当、埋头实干的干事创业精神。这种担当实干体现在打破自我老旧生活习惯,相信并支持城市的选择与努力;体现在城市对沉疴顽疾的根除决心,对环境提升、城市发展的持之以恒。
文明济南全民共建共享城市颜值气质不断刷新
经过一场全民参与的创城攻坚战,济南撕掉了“脏乱差”的标签,改变了外地人眼中“土里土气”的第一印象。进入文明创建成果巩固时期,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就要从“应试创建”向“能力创建”转变,考验着执政者与全市人民的智慧与担当。
今年5月3日召开的全市城市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上提出,我市将开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成果,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城市环境更优美、让群众生活更幸福。狠抓城市生态绿化提升行动,让泉城处处绿起来;狠抓城市环境卫生提升行动,让泉城彻底净起来;狠抓市容秩序整治提升行动,让泉城规矩立起来……如果说“创建”强调的是一个“创”字,那如今就是要将城市提升转变为常态化、长效化的“建设”行动。“十大行动”涵盖了城市提升的各个方面,直击当前我市在“守城”方面的痛点和难点。
“十大行动”启动后,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为民、靠民、不扰民”的创建理念,将“创建模式”转变为“建设模式”,“精准对标”转变为“全面提标”,“文明城市”转化为“城市文明”,“摘得金牌”转化为“守护金牌”和“擦亮金牌”。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城,道理亦然。“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绣花”为喻,强调的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微操技术”,即“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当下的济南,正日益成为一座文明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展现出“绣花般”精细严密的章法和鲜活灵动的气韵——立体化、多功能、全覆盖的城市保洁精细作业标准全面普及,以前到处裸露的工地精准施治后“抑尘”效果明显,智慧信号灯、智慧诱导屏、潮汐车道“拉链车”等一系列举措成为“治堵良方”……在这场创城迎评攻坚战中,各区设立工作组,将辖区划分为网格,挂图作战,构建全覆盖创城模式,城市各个角落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一个个公园小景观的建立,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冬日的阳光洒在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铁一社区一处绿地上,辖区居民杨荣美在绿地旁新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生活的缩影。
“现在不只小区环境大变样,居民们精气神有了、积极性高了,还成立了小区志愿保洁队伍,主动参与小区管理。”今年76岁的丁文岐是平阴县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居民。在他看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如今已经成为居民的共识。
后创城时代的济南,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发酵,不仅带来了小区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文明素养的深入人心,还激发起全市上下文明共建共享的热情与信心,助推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创城不易,守城更难。对济南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不是拿到这块“金字招牌”,而是要通过创城,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培育好的精神氛围,解决新的问题矛盾、突破新的短板难点,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使文明真正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内在气质。
文明城市创建久久为功既要谋当下更要谋长远
“以人民为中心”是文明城市建设提升的核心指引,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3月29日,我市下发《济南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在3年内为民完成300件实事。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保障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在我市印发的《关于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继续实行市区领导包挂制度、项目化推进制度、万名机关干部进社区制度、文明单位包路口制度、全民参与全民创建制度、五级联动全域共建制度、督导考核奖惩激励制度、宣传动员舆论监督制度。
2018年,阔步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济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书写不愧于人民的新时代“济南答卷”,文明基因自然融入城市血脉——如今,“济南式过马路”已经成为泉城的一张新名片;牌匾标识整治规范,露天烧烤全面“下架”,接连不断的大片绿植与蓝天白云映衬在一起,景观亮点不断呈现;城市上空的“蜘蛛网”逐渐入地,城市天际线变身靓丽风景线;占道经营没了,便民早餐点、肉菜店逐步覆盖;“高快一体”路网基本形成,济南地铁时代即将正式开启……文明创建,焕新了一座城,唤醒了一座城,温暖了一座城。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要看这座城市的市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人文氛围。“一湖一环”文明旅游调查显示:六成以上游客愿在济停留3天。而让外地游客印象深刻的济南元素中,文明旅游志愿者位列第三,仅次于泉水和“一湖一环”景观照明。
文明的济南,是投资兴业者信赖的现代之城。“这座城市对企业无限包容、更加开放,市民文明素质的积淀也是一种资源财富。”呵护企业发展的开放生态,济南市民自然流露出的包容亲和力,让投资人张时对在济发展充满信心。
文明的济南,是众人憧憬的希望之城。今年9月,济南迎来了第二届济南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14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业界精英,以自己的睿智为济南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文明的济南,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天的济南,已跻身“全球二线城市”,站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新起点上,面对更高标准的测评成绩,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人文魅力、发展活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通往“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路上,我们坚信,济南有能力为城市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