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49岁的居民李春东在世茂天城小区内的一家店铺里忙碌着,门头虽不大,前来买东西的居民却络绎不绝,小店门口悬挂的“天桥区便民生鲜店”牌匾也格外醒目。以前,李春东在万盛街的马路市场租了一处摊位,该马路市场拆除后,在街道的帮助下,她开了这家便民生鲜店。
目前,像李春东这样的社区便民生鲜店店主,在天桥区共有45名。今年,顺应拆违拆临后市民对部分便民商业设施空缺补位的需求,天桥区率先在全市试水社区便民生鲜店建设,搭建起了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
建设社区便民生鲜店“一举三得”
天桥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伴随着全市拆违拆临工作的持续推进,天桥区累计拆除各类违建临建4334处,共计463.54万平方米,更宽的道路、更美的环境都让百姓获益不小。但是,随着违建被拆除,济泺桥、泺南路大集等13处马路市场被清退,也出现了居民生活不便和小经营者失业等问题。“一方面,社区中出现了肉菜服务‘盲区’,部分居民反映存在‘买菜难’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下岗职工、蔬菜经营商贩等群体需要再就业。”天桥区商务局局长巨云兴介绍道。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天桥区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积极布局便民设施,并以社区便民生鲜店建设项目作为民生改善和特殊群体再就业的突破口。
今年8月,天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便民生鲜店的建设。“我们进行布局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在社区菜市场拆除或马路市场清退后不具备补建菜市场条件的区域;二是拆违拆临相对集中区域;三是居民反映强烈的盲区。”天桥区商务局副局长姜松波介绍,“社区便民生鲜店建设工作启动后,我们陆续接到了63家店铺经营者的申请,经过5次现场审核及部分整改门店的复核后,10月25日,对新建和规范完成的社区便民生鲜店进行了年度现场验收,最终有45家通过验收。”
记者了解到,这45家门店分布在全区13个街道的39个社区中,“他们既缓解了拆违拆临后集中区域的居民买菜难问题,也填补了大魏、宝华、世茂天城等部分新建小区的肉菜供应盲区,还解决了约20户已取缔马路市场业户的重新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姜松波表示。
买生鲜更方便居民赞不绝口
12月初,天桥区对这45家社区便民生鲜店进行了验收,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食药卫生等相关手续。按照规定,社区便民生鲜店必须以出售蔬菜、水果、冷鲜肉、面食、禽蛋等常用生鲜为主,其中果蔬经营面积原则上不得少于总面积的70%。
作为天桥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桥区对这45家便民生鲜店的店面进行了统一标识。验收合格后,每个店铺将连续两年享受每年1.5万元的政府财政补贴,以支持其长久经营。“12月15日,我们已经向这些店铺拨付了今年的补贴及牌匾制作费,共计80余万元。”姜松波表示,“由区政府对便民生鲜店进行补贴的做法也是我们的首创。”
“这个小区之前没有配套的蔬菜店,现在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前来买东西,销售额少说也有1000多元”,李春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这家社区便民店从早上7点营业到晚上9点,即使加班回家晚了也能买到新鲜蔬菜,而且就在自家楼下,别提多方便了。”世茂天城小区居民刘女士赞不绝口。
探索加入“菜篮子”直通车
今年,天桥区新运营4处社区菜市场和一处社区商业中心,增加肉菜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近年来,天桥培育放心早餐工程建设企业2家,直营连锁网点65个,在位运营早(午)餐车5辆,极大满足了居民的用餐需求;近年来,天桥共建立肉菜追溯结点12处,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各类溯源信息488.17万条……
如今,在天桥区,更加完善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越来越让百姓享受到了快捷、方便、舒适的社区生活。
今年,我市启动“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以来,天桥区结合现有的社区便民生鲜店,积极探索让门店加入蔬菜配送的可能。目前,新城、赵庄、田庄、毕家洼等8处店铺已经实现定点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