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场地等资源限制,学校提供不了的拓展课程,这里全都有!真是迫不及待,想让学校的孩子们来享受一下市中教育的‘新福利’。”10月17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副校长任伟再次来到市中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面对这个“高大上”的新基地,任伟特别激动。
在基地,任伟惊喜地发现,人工智能成功入驻智能城市馆,让学生近距离看到未来的模样;在天下泉城馆,人文与科技完美交融,让人流连忘返……本周,这处未来的“济南新地标、教育新高地”将正式开营。在市中品质教育迈向“全国一流”征程中,这处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必将成为学生们心神向往的“打卡”胜地。
定位“全国一流”提升学生素质有了“航母编队”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素质教育基地,是几代市中教育人共同的追求。早在2001年市中教育就在长清租借了一块场地,成为全区中小学生进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场所,但一个真正属于市中教育,且融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用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校外营地,仍是空白。
就这样一直到2007年,经过多方考察,建设市中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正式提上日程。
“现在,一个总投资4亿多元、项目总占地面积36.63公顷、总建筑面积10.86万平方米的素质教育基地,已经在市中区‘南大门’拔地而起,预计本周正式开营。”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鲁明告诉记者。
走进基地,记者发现,智能城市馆、飞天试验馆、环境科技室、数位艺术室、创客工坊、生命探源馆……一间间教室“科技范儿”十足,非常炫酷。
“在一流的设备、超前的理念引领下,我们的目标是将基地打造成为‘全国一流’,让全区中小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大上’的德育实践、生存体验、科技探究、素质拓展、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综合实践活动。”市中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主任于永乐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基地以“泉心润知、日行日新”为教育理念,分为教学、生活、拓展、运动、种植和景观绿化六大功能区,基地以终端的手环和平板电脑来实现门禁、消费、定位、授课及动态评价等管理和培训功能,实现智慧运营。
开起“课程超市”业内大咖助力开发200多门课程
“基地4座楼宇如同4艘航空母舰,搭载着我们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行,而丰富多彩的课程更是让同学们流连忘返。”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学生胡鑫雨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她和同学们成为第一批到基地“尝鲜”的学生,短短一周时间,基地便以其强大的“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奇,更让他们成为了基地的忠实“粉丝”。
“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每个学生都像一个陀螺,在活动过程中不停旋转,‘转’出实践经验和能力,心智发展也有了进步。”十六里河中学校长傅兰芬表示,基地活动形式新颖,学生在体验、动手、动脑训练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要想吸引更多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在硬件配备上实现“全国一流”的同时,最关键的还要看有没有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校内体验不到的课程,传递给孩子课堂内学习不到的知识。”于永乐告诉记者,现如今市中区各学校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特色鲜明,“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视角,让孩子在探索、创造、动手与实验中,拥有不一样的实践体验。”
于是,在“科技+人文”的目标定位引领下,基地专门邀请了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协会会长郭元祥及其团队协助基地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并邀请部分学校校长参与基地课程体系论证。最终,围绕“生命扬帆、科技起航、天下泉城、社会生活”四大领域,形成了16个模块、77大类的课程体系,基地新开发课程200多门,目前已经完善的有80多门。
在不断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基地的教师们也在忙着修炼“内功”。
他们一方面走出去“取经”,另一方面还将业内大咖请进家门,力求用最前沿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为学生带来最具吸引力的实践体验。“立足于‘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基地的课程体系聚焦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王鲁明表示。
聚焦“身心两健”体验式学习助力学生成长
“关注每一个、了解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是每个市中教育人的教育理念。自2015年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来,市中区围绕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学子的育人目标,通过聚焦“一生一长”,实现了阳光体育全覆盖;聚焦“一师一优”,让每一个教师专业精进;聚焦“一校一品”,“无差别”整体推进了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书本知识、音美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眼界、心理等,则是软实力。”市中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不仅仅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还应该通过各种校外活动开阔视野、体验生活、充实自己,“基地就是为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市中学子建立的,在这里将听到孩子们‘啪啪’拔节成长的声音。”
基地建设完成后,如何将基地打造成为一个让学生“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发自内心喜欢的地方,一直是市中教育人思索的重点。
“基地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加油站’,还是教师的‘技能展示台’。”王鲁明告诉记者,在市中区,许多学校教师的创客、机器人工作室都非常前沿且很受学生欢迎,基地将把这些身边的名师“请”到基地来,并让这些名师在基地“安家”。
“在把国内外大咖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浪费自己身边的名师资源。”市中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基地可以给这些老师开设专门的工作室,老师可以利用固定时间或者周末为孩子们传授知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名师福利,“基地必将成为一个富有‘野趣、童趣、情趣’的学生校外成长乐园,一块见证着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热土。”(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董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