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品质市中 勇立潮头再谱华章

发布日期:2018-01-17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1月17日上午,市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济南大厦开幕。延续了去年惯例,市中区今年继续在大会开幕当日通过本报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时间送上发展大计,凝聚起新时代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刚刚过去的2017年,市中区按照全市“453”工作体系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的目标定位和“1234”总体思路,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品质市中”建设实现精彩开局。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18年是全市实现“四个中心”建设“三年有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品质市中”攻坚突破之年,市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1+ 454”体系要求,以“1+446”思路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之以恒攻坚克难,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努力在新时代“四个中心”建设的“济南战役”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
  2017扬帆起航﹃品质市中﹄建设精彩开局
  过去的一年,市中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繁重紧迫的发展任务,科学布局、精准施策、聚力攻坚,建立健全了组织架构和推进体系,实施了大拆迁、大建设、大招商、大治理、大民生、大改革等重大举措,策划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破难中寻求突破,在逆势中稳定增长,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品质市中﹄势起步疾的景象不断呈现。
  这一年,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动力更加强劲。生产总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3亿元;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5.5%,增幅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3%,位居全市第一。
  这一年,着力加快片区开发,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谋划、分批推进旧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百日攻坚”行动;高标准规划启动了中国重汽小镇、大涧沟生态旅游综合体等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全力加快国华时代广场总部基地、东泰凯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顺河高架南延、二环西路南延、二环东路南延、二环南路东延4条高架快速路市中段全线贯通,玉兴路、土屋路、卧龙路等6条瓶颈路全面通车。通过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精明增长,市中区实行“谋、拆、建、招”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模式,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支撑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这一年,着力强化精细管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坚持铁腕拆违,同时坚持“见缝插绿”、便民利民,利用腾出的空地新建绿地480处、24.4万平方米,建设84处口袋公园,同时累计举办6场“双拆”招聘会,打造16家便民市场。坚持铁腕治乱,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清理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2600余处,取缔“三八”大集等马路市场32处。坚持铁腕治污,以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强化督查为契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市容市貌明显改观,2017年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成绩稳居全市第一。
  这一年,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事业日趋繁荣。坚持民生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累计投入50亿元,大力实施“1260”民生工程,就业创业深入推进,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坚持打防结合、铁腕治安,新建“市中云眼”微视频探头4万余路,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全区127项行政审批事项均实现“全程网办”,调整设立区投资促进局、企业服务局等13个部门,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招商引资方面,成立10大园区、10大片区、10大地域招商组,在项目建设方面成立24个指挥部,在城市管理方面,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辖区、难事多部门联动”的“大城管”工作体系,执行力建设方面,不断增强文化管理内生力、效能建设助推力和考核督查指引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行“八个一”企业服务模式,全面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及“双联系双服务”活动,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所有村居、中小学校、环卫所法律顾问全覆盖;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开展“品质市中——我的责任”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建设“品质市中”凝聚了共识、集聚了合力。
  2018攻坚突破﹃品质市中﹄蓄力再谋新篇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市中区以更大的热忱描绘出发展的宏伟蓝图。2018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指标,努力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中区以“1+ 446”思路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切工作的主线,聚焦发展品质更好、服务品质更优、环境品质更美、民生品质更实四个方面,大力实施“人才、产业、科技、文化”四大强区战略,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改革创新六项工作,在建设“品质市中”的路上迎来更高的提升、更新的突破和更大的跨越。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
  今年,市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12336”经济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引领、多核发展,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夯实主导产业基础,激发新兴产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做大高端产业促转换。立足做大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新金融、类金融产业,促进金融业多元化发展。做强信息通讯产业,瞄准物流产业高端环节,大力发展综合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效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重汽集团、西门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向高附加值和规模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
  做大优质载体促转换。坚持将园区作为承接项目、集聚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载体,强力推进中国重汽小镇、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等园区后续开发建设,高起点谋划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白马山创智谷,全力推动大涧沟生态旅游综合体、复兴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做美玉符河沿线自然景观带,扮靓济南南大门,为打造全域旅游提供强力支撑。
  做大楼宇经济促转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做好老城区楼宇“腾笼换鸟”的文章,着力做好新城区“筑巢引凤”的文章,规划新建一批设施便利、环境一流、管理先进的高端楼宇,明确产业定位,提前介入招商,培育一批富有影响的金融楼、中介楼、总部楼。
  坚定不移推进产城融合
  加快城市更新进程 不断增强发展承载力
  突出产城融合、精明增长,市中区将坚持“谋、拆、供、建、招、留”六位一体城市建设模式,以大拆迁、大供地、大建设带动全区大发展。
  在释放空间上实现大突破。精心谋划王官庄、七贤、白马山、党家、陡沟5大片区连片开发,将西部、西南部作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精心谋划棚改旧改项目,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年内全部启动剩余旧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为市中未来发展释放空间。
  在拆迁安置上实现大突破。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3项基本原则,以“拆得了、拆得好、拆得赢”为目标,逐一突破重点片区、棚改旧改项目及重点工程拆迁。坚持安置先行,高标准开工建设省级棚改安置房1700套、市级棚改安置房1063套,统筹解决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社区建设、配套设施等问题,实现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城区品质提升。
  在项目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坚持策划项目盯落地、申报项目盯审批、落地项目盯开工、在建项目盯投资,以大项目大投入带动大建设大发展。坚持TOD战略,牢牢抓住全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协调发展,配合做好相关轨交线路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区内BRT系统建设;强力推进刘长山路、党杨路、济泰高速等道路工程项目,大力推进电网规划建设,结合片区改造,做好电力基础设施规划选址与用地保障,力争早启动、早竣工、早投用。
  在产城融合上实现大突破。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把产业培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引进住宅开发商向引进产业开发商转变,积极引进品牌大、实力强、产业开发经验足的开发商参与片区开发。围绕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积极引进培育优质产业,驱动城市更新和配套完善,努力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上取得新成效。
  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
  加快产业扩规提质 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财源可持续增长为核心,兼顾就业、产业、品牌”的招商价值观,力争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至少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至少100个,以大招商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
  聚焦产业抓招商。重点引进金融租赁、股权投资等新金融、类金融机构,持续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加快建设“数字市中”,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山东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型民企,以大招商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质量。
  聚焦专业化抓招商。全力建强10个专业招商团队,强化园区招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危机感,积极发展与专业中介机构的招商伙伴关系,探索实行KPI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聚焦税源抓招商。坚持主攻投资有实力、落户有实心、建成有实效的项目,特别是引进“落地开业就有贡献”的轻资产行业和产业,确保项目签约后投资迅速到位,快速形成形象进度,尽快实现税收,变产值扩张为税收增效,变数量经济为质量经济。
  聚焦方式创新抓招商。进一步做实楼宇、园区、项目、控股、网络五大招商平台,绘制招商地图、推行挂图招商。加强招商载体的包装策划和积极推介,大力开展敲门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加大“走出去”的频度和力度,经常到国内外重点区域,组织开展招商引资会、招商说明会、项目推荐会等,宣传推介市中区,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
  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治理
  加快提升城市面貌 不断增强环境吸引力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大力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环境品质更美”。
  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突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全面推行“721”工作法,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对城市管理网格机制进行纵横双向拓展,纵向上建立全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完善四级管理机制,横向上把业务拓展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环境保护、防火防汛等多个方面,用大数据思维打造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做实做细每一个小网格,以小网格托起大治理,推动网格精细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将创建任务融入日常工作,将创建标准作为日常要求,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推动城市治理长效化。
  持续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坚持一拆到底,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切实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狠抓建绿透绿,推广口袋公园建设,打造一批街头绿地,切实把绿色透出来,让市民出门就见到绿。在拆违拆临区域,更加注重解决好群众的眼前事、身边事,加快推动蔬菜直通车、便民餐车和早餐配送点进社区,见缝插针满足群众需求,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持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对二七南路、青年西路等4条道路进行改造,对梁庄大街、民生大街等8条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60万平方米,对七里山南村等17个、154.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按照“平、亮、绿、美、净、齐”六字标准,突出抓好市容市貌治理、“三高”沿线整治,在治脏治乱、常态长效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玉符河沿线村庄连片治理,积极推进12个村标准化建设,确保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
  持续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蓝天工程,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狠抓扬尘污染治理,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提升辖区空气质量。实施碧水工程,聚焦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陡沟河等河道生态整治,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施青山工程,新建、续建白马山、小东山等7座山体公园,对凤凰山等山体进行绿化提升,不断增强城市“绿肺”功能,努力实现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气常新,让生态环境优势成为“品质市中”的特色竞争力。
  坚定不移推进民生
  改善加快社会治理创新 不断增强社会向心力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大力实施“12100”民生工程,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巩固提高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打造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8处,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完善落实长期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长效帮扶相衔接的困难群体供养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救助保障水平。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为各类群体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创业机会;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平台作用,强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巩固提高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新建2所学校、2所幼儿园,对64所学校进行
  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等5项2.0工程,实施学前教育、品牌学校、校园安全品质提升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加快推进“健康市中”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试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让群众更舒心、更健康。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新馆规划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继续加强9个贫困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覆盖300户、550人的非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抓好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后续帮扶、创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保证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扎实做好与湖南省龙山县等扶贫协作,继续落实定期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精准开展扶贫对接,实现对口支援成效的最大化。
  巩固提高安全水平。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预防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大力推进科学治安、协同治安、依法治安,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巩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提高饮食用药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原则,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社区、村居打造成为坚实的为民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狠抓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开展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长效治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认真做好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加快完善体制机制 不断增强发展驱动力
  强化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敢闯敢试、大胆探索,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抓好具有引领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围绕重点工作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建强工作指挥机构,完善工作推进体系,为干事创业提供强力组织保障。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探索实行审批服务代办制,实现从让群众只跑一趟,到网上审批、一趟不跑,再到上门服务、反向跑的转变,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十最”政务环境。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新型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调整区街财政体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激发基层干事动力和发展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创新。坚持创新驱动,搭建载体、营造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继续加强济南大学创业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现代农业、物联网、智能制造四个孵化平台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海峡两岸文创学院作用,着力打造集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大力推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孵化一批“金种子”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成立人才服务局,实施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工程、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等一批人才服务政策,营造人才加速集聚和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市场主体建设100条措施,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市场主体升级行动、产业规划行动,搭建“10朵行业云”,协助企业开展产业规划,推动由个体户升级为企业、由企业升级为园区。切实将“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贯彻工作始终,当好“店小二”角色,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让人才和企业家在市中安心舒心地工作生活,让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成为市中吸引人才、安商稳商的两大法宝。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