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高空“盯梢”破解取证难 无死角覆盖助力“大城管”

市中无人机上阵争当“空中卫士”

发布日期:2018-01-15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城管队员启动无人机巡查工地。
  通过无人机可以清晰查看工地的每个角落。
  1月13日9:40,在市中区珍珠山一处建筑工地附近,几名执法队员正在忙碌进行“新设备”使用前的最后调试工作。
  “准备,起飞!”随着一声令下,一架黑色“工业级”六旋翼无人机缓缓上升,在150米高空盘旋。此时整个工地的每个角落通过无人机拍摄后都清晰展现出来。“部分地区覆盖还不全面,之前检查发现的问题还未整改。”无人机操作员、市中区数字化城管巡查员王越表示。拍照取证后,监控截图被上传到智慧市中城管业务平台,以案件形式派发责任单位,进入督办程序。“以往靠我们人工巡查,处置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不全面,现在空中一看,一目了然!”
  借助无人机开展环保、城管等事项的发现和处置,是市中区探索加强科技手段的有益尝试。去年12月,市中区城管委办公室率先组建全市首支无人机大队,通过立体式、无死角、全视野航拍巡查,由平面监管变立体监管、被动执法变主动巡查,全面提升城管、环保等事项发现和处结效率。目前虽处于设备调试运行阶段,但效果已开始显现,测试一个多月以来,已协助快速处置问题50余件。
  平面巡查变立体巡查 高空实时监控破解“取证难”
  在工地巡查中有了无人机这一“天眼”的协助,执法人员可实现高空、远距离实时监控,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及时对污染源进行查找、认定及取证,从技术上破解了企业蓄意隐藏违法证据以及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逃避监管等难题。
  “无人机设置有球形高清摄像头,最高可升至500米,方圆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情况都可以清晰拍到。无人机还可以悬挂空气质量检测仪及其他设备,随时对厂区、工地空气质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只需出动一两名执法人员,便可掌控辖区防尘措施落实情况,有效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使检查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市中区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无人机不仅应用于工地环保巡查,平时执法人员在排查地形复杂、高层楼顶违建时,取证比较困难,现在通过无人机可以全部“揪出”。前期,某单位楼顶加建一处违建,在地面视线内根本无法发现,有了无人机这个高清“天眼”,再小的违建也无法逃脱,发现取证后立即联系相关街道办事处,并对其进行了拆除。
  常规的巡查方式需要依靠执法人员深入现场实地查看,检查时间长且难以全面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现在有了智能高科技设备,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能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
  及时取证高效处置 科技手段助力问题快速解决
  无人机的便捷高效逐渐显现,以此为手段,市中区城管委办公室正建立更为高效的处置流程。
  记者在市中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智慧市中城管业务平台看到,去年12月26日,无人机中队执法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市中区绿地国际城工地的角落里存在建筑垃圾现象,无人机拍摄后自动上传至智慧市中城管业务平台,将案件派发给相关负责单位。1天内问题便整改完毕,无人机对该处工地进行了复查,并根据记忆功能自动按照上次的飞行路线和拍摄角度进行取证拍照,将整改后的照片上传平台进行结案留档。
  一套完整的案件处置程序,在无人机协助下快速完成。“市中当前共有154处在建工地,靠人工排查每名巡查员一天只能查两处工地,才能达到无人机巡查的精准度。有了无人机配合,只需出动一两名执法人员,每处工地只需要6分钟就能排查完毕。”无人机中队巡查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无人机因型号不同电量仅能维持20-50分钟,但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来维持电量,进而确保一天的巡查工作顺利进行。
  17个中队将全面“列装” 全市首支无人机队伍呼之欲出
  自去年11月份开始,市中区城管委办公室便开始购入多台无人机组建无人机大队,并计划为全区17个执法中队全部配备无人机,打造全市首支无人机队伍,目前设备的调试采购工作正在全面进行。下一步,市中区城管委办公室还将建立无人机训练平台对新招收的人员进行教学培训,进行无人机地面检测训练和飞行模拟训练,设置各种飞行环境、飞行方案,将无人机的作用更好地应用于城管工作,通过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现辖区内城管事项快速发现和处结。
  据了解,市中区正在开发的飞行管控中心平台能够对无人机指派的任务进行实时管理,规划工作路线,打通作业现场与后方团队的衔接壁垒,对多架无人机及跨地域任务进行管理。“今后,我们将对航线、无人机的性能和状态、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等进行全面管理与实时监控,飞行管控中心可以实时向无人机派发任务随时调度无人机完成工作任务。”市中区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马儒昊介绍说。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