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品质市中“对标‘1+454’迈向发展新征程”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日期:2017-12-28

信息来源:

  转眼间,2017年的日历已翻到最后。一年来,市中区认真对照年初公开承诺的“1260”民生工程,从便民生活改善,到宜居环境打造,再到不让民生“掉空里”,让市中人获得感、幸福感十足,为推动全区民生保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关注民生、创造幸福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民生改善之路亦永无止境。紧密对标全市“1+454”工作体系,市中区谋划“1+446”工作思路统领全区发展,再一次将“民生品质更实”的理念放在显著位置,让“看病有保障、上学有着落、就业有保证、帮扶有措施”的民生愿景加速实现。
  惠民举措落地幸福指数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一年来,市中区民生改善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这或许是一个无法定量分析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居民口中找到答案。
  就在半年前,傅春兰在市中区乐山小区经营的饭店适时升级转型为“互联网+”便民肉菜超市,生意比以前还要红火,“政府帮助申请10万元小额担保创业款,同时协调优惠政策,为个人再就业铺平了道路”;乐山小区南广场上,几位相熟多年的老邻居悠闲地坐在仿古亭里聊天、喝茶,笑谈着小区整改后的变化,“彻底告别脏乱差,连我那刚从外地回来的孩子都认不得喽”;在梁庄大街,一辆崭新带有“菜篮子”统一标识的直通车开进梁庄社区,“蔬菜品种又全又新鲜,比菜市场还便宜,拆违拆临后便民举措一点没落下。”前来买菜的居民对“菜篮子”工程纷纷点赞。
  一个个重磅民生工程悄然落地,一项项务实惠民举措“闯”进百姓心坎,在这片280平方公里土地上,民生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的活力动力充分激发,群众幸福更有“质感”。聚合全区之力改善宜居环境
  今年以来,市中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面上织网与点上兜底并重,累计投入50亿元,大力实施“1260”民生工程,12大类60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02万人,居民医保参保22.67万人,安置城镇就业1.8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0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887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508.7万元,惠及5400余名残疾人。
  在这片不断发展的热土上,群众生活更加安全:市中大力推动“市中云眼”微视频系统建设,于9月19日在全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社会事业持续推进:进一步扩大“321”区域医联体合作范围,打造建设标准化日间照料中心6处、农村幸福院4处,新建改造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小型健身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21处,建成无害化卫生农厕6360套,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积极承诺践诺擦亮教育品牌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市中区“1260”民生工程中有11项涉及教育,着力让市中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让市中教育品牌更响更亮。今年以来,市中区全力推进教育改革,研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校园新风系统、书本费及校服费免除等实现全覆盖,打造“名校云集、名师辈出、社会满意”的品质教育示范区。
  此外,市中区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力度同样不减。通过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市中区131项行政审批事项均达到“全程网办”,审批环节压缩至4个以内,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成立企业服务局,深入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大力推行“八个一”服务模式,市中区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70多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编辑: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