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商河县卫计局的第一书记周观东异常忙碌。当下正值葡萄收购季,他所在的孙集镇刘庵村的葡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玫瑰香等品种在去年花博会上备受好评。对于这一助力脱贫的产业项目,周观东不敢有半点马虎——这既是缘于第一书记的职责,也与商河县对第一书记实行精准管理密切相关。
据了解,商河县目前有190个贫困村,今年以来为加强对190位第一书记的服务管理,该县着眼于提升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突出三个从严,以简便易行、高效管用的制度管人、管事,保证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严格驻村纪律管出好效益
“每天手机不能关机,人也不能脱岗,外出必须申请。”刘俊栋下村前在商河县政府办公室工作。自2016年3月任富常村第一书记以来,他比在县政府办公室上班时还忙碌。1年零5个月的时间里,他协调帮扶款及项目资金共计136.5万元,完成了8个项目。他觉得,“管理出效益,好书记是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据了解,为杜绝第一书记驻村“两头不见人”“工作说不清”等问题,商河县从加强到岗在位、完善工作纪实、严格请销假制度入手,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不仅要求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转至帮扶村,参加村组织生活,还要求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时填写驻村工作回执单,每月存档,每季度还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一次。如果离岗,须履行请假手续。离岗3天以上,须经县委组织部批准。
规范工作标准破解工作难题
在商河,第一书记干不干、怎么干、干得好不好,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商河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卜范红年初被派驻到郑路镇前进东村任第一书记。今年春节过后,他了解到村民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农田灌溉难、村里部分路肩损坏等。“如果帮着解决了,村民高兴我自己也算开了个好头。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以后村民有问题还会跟我反映吗?”卜范红的担忧,也是大多数第一书记们经常碰到的问题。
为此,商河县明确工作责任,建立诉求反馈机制,为第一书记推进工作保驾护航。第一书记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和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提交镇(街道)处理。对普遍性问题,镇(街道)要及时分析,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或提出意见建议。县委组织部也会同县扶贫部门建立了第一书记议题协调机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除此之外,商河县还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这些都为第一书记提供了全方位的工作保障。正是有了这些制度保障,让只当了半年多第一书记的卜范红,从一个农村工作“门外汉”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村里人”,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实行动态管理给第一书记划“红线”
几乎每家外墙上都绘有3D彩绘的商河店子张村,如今已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对第一书记付来涛来说,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
和付来涛一样,大多数第一书记到任后都扑下身子,踏实工作。但第一书记可不是“吃老本”,商河县为确保第一书记驻下来、干得好,对于一些不重视、不适应、工作成效差、工作不负责、能力不强的第一书记,加强工作指导,仍不能胜任的将直接召回。在平时,也十分注重对第一书记的考核工作。
规则定方向,管理出效益。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让第一书记们在广阔的田野上,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据统计,2017年1月份以来,市、县两级选派商河第一书记共硬化道路42.625千米,实施水利项目41个,解决耕地灌溉7000余亩;协调资金3737余万元,协调引进致富项目72个,帮助兴办村集体经济项目36个,增加村集体收入251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40个,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为推动同类型贫困村发展增收,积累了经验,走出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