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12-31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近3年来,济南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始终把市直机关党的建设聚焦于作风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狠治“庸懒散奢”,力克“推诿扯皮刁难”,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密切结合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市直机关中打响了一场作风建设的持久战。
持续推进 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2年,济南市直机关集中到龙奥大厦办公,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群众进出大厦不便,大厦内部似迷宫,找人难,“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机关干部高居庙堂,利用上班时间外出登山锻炼,精神懈怠,为民服务意识弱化……
群众对机关工作作风有怨言,媒体也频频曝光部分市直机关存在的不良风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迅速回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于当年2月21日在市直机关中启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实施“治庸治懒治散”行动,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顽疾。与此同时,组织机关干部广泛开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办利民、惠民、富民、安民的实事好事。
从敞门办公方便群众问路找人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作风治理战悄然打响。很快,到市直机关办事的群众发现,机关的门好进了,人好找了,工作人员说话办事也和气了,推诿扯皮的少了,笑脸相迎的多了。“机关的脸”悄悄在改变,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
2013年,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这股清新之风很快汇聚成一股涤荡一切作风之弊的风暴,推动作风转变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作风变革中,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继续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并会同市纪委、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从细节入手,出台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监督检查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纪律、工作着装、就餐时间进行严格明确的规定: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爬山、游泳、打球等;禁止工作时间上网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炒股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禁止在办公区内大声喧哗;禁止带孩子上班等等。禁令越来越具体,执行越来越严格。
2014年,根据市委部署安排,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再次提出在市直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市直各机关严格实行“十个不准”,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准公车私用、不准酒后驾车等。
2014年3月13日上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市纪委等部门,组成4个暗访组,在龙奥大厦各入口、周边运动健身场所严查机关人员遵守工作纪律情况,重点检查上班迟到、工作时间健身等突出问题。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不定时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开展了5次集中督查,重点整治机关作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伴随着一条条禁令的,是一次次公开通报和警示。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感受到了全方位监督的压力,作风转变在一点一滴中形成。曾经习以为常的庸懒散奢、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赠送节礼,都成了碰不得的高压线。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持续推进,久久为功。3年持续不断地推进,通过抓党风政风带行风民风,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让人们看到了市直机关转变作风的决心和信心: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永远没有休止符。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服务成为机关作风主旋律
2014年以来,市经信委机关处室人员深入15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解决60余个难点问题。
市工商局集中开展“一线服务月”活动,开展“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2646户,解决实际困难52个。
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紧紧抓住“三服务”主题活动,连续3年一以贯之,以作风转变推动“三服务”深入开展,以“三服务”的深入开展催化作风建设。
连续3年,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都在年初组织全市101个市直部门在《济南日报》公开承诺当年拟办实事,并于年底逐一对照检查践诺情况。各单位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一列出单子,实行销账管理,以立说立行、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2012年,101个市直部门公开承诺办理实事512项,改进问题900余个,制定完善服务措施1600余项,拟办实事全部完成,办理实事好事共计21320件;2013年,市直部门在《济南日报》和市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承诺拟办实事396项、3800件。2014年年初,全市101个市直部门再次公开承诺拟办实事390余项、4000多件。截至目前,各项实事全部完成。